目前分類:國內蝴蝶及蛾飼養記錄 (3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銀條斜線天蛾飼養記錄.
中文名稱:銀條斜線天蛾                
英文名稱:Vine Hawk-moth,Silver-striped Hawk-moth
學名:Hippotion celerio Linnaeus
目名:鱗翅目(Lepidoptera)
科名:天蛾科(Sphingidae)斜線天蛾屬(Hippotion)
俗名:銀條斜線天蛾、條紋天蛾。
分佈於中國、台灣、亞洲、歐洲等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非洲、中亞和南亞的印度、
斯里蘭卡,並作為遷徙者分佈於南歐和澳洲。
分布於低海拔地區,成蟲白天休息,黃昏才開始活動,尋找管狀花吸食花蜜,
夜晚有趨光性。幼蟲取食天南星科及數種葡萄科的植物,雌蛾將卵產在葉面及葉背,
終齡幼蟲在地上枯枝落葉間化蛹。
幼蟲食草:芋頭、姑婆芋、彩葉芋、山葡萄、葡萄葉、土半夏、天南星科、葡萄科、

茜草科、蓼科等。

銀條斜線天蛾飼養記錄.

本次幼蟲為野外採集回來飼養約三齡幼蟲.
拍攝時間:113年12月10日

銀條斜線天蛾飼養記錄.

本次幼蟲飼養食草為姑婆芋.

銀條斜線天蛾飼養記錄.

銀條斜線天蛾五齡幼蟲.
拍攝時間:113年12月17日

銀條斜線天蛾飼養記錄.

銀條斜線天蛾五齡幼蟲.
終齡幼蟲,最大假眼紋為綠色黃邊,內有藍色小斑點4~5個,體側有米黃線條。 
每隻幼蟲藍色小斑點都不一樣。

銀條斜線天蛾飼養記錄.

化蛹前幼蟲身體由綠色轉為咖啡。
拍攝時間:113年12月19日

銀條斜線天蛾飼養記錄.

銀條斜線天蛾幼蟲在化蛹前會吐絲利用地 形土粒、葉片作簡單的蛹室。
拍攝時間:113年12月25日

銀條斜線天蛾飼養記錄.

一天之後的蛹,顏色轉為褐色。

銀條斜線天蛾飼養記錄.

經過42天成功羽化完成.
拍攝時間:114年2月5日

銀條斜線天蛾飼養記錄.

野外採集回來飼養至羽化只花了51天. 

銀條斜線天蛾飼養記錄.

成蟲身體褐色覆毛,胸腹中線銀白色,胸部中線兩測各有一條白紋,前翅褐色,
二分頂角的銀白色斜紋轉向後緣近翅基部 1/3 處,前翅斜紋越靠近後緣越粗,
前翅橫脈有一黑色小點,頂角有一黑色線紋連至後緣臀角,此線紋內側灰白色,
後翅基部和外緣區桃紅色,後翅中央黑色,後翅外緣末端及翅脈呈黑色,
展翅約 9.0~9.2 公分,前翅褐色,中室附近有一枚黑色小斑點,
前翅頂角到後緣有一條灰白色的斜帶二分頂角,後翅近臀角區粉紅色。

銀條斜線天蛾飼養記錄.

銀條斜線天蛾 成蟲.

銀條斜線天蛾飼養記錄.

文章標籤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紅斜線天蛾   飼養記錄
中文名稱:後紅斜線天蛾
學名:Hippotion rosetta Swinhoe
又稱:裡紅斜線天蛾、茜草紅後斜線天蛾.
體色褐色,前翅頂角至後緣有2條褐色平行的斜帶,
且二分頂角,後翅紅色,近外緣黑褐色,此為命名的由來
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棲息量不多。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這二隻後紅斜線天蛾幼蟲是從爬牆虎樹葉發現.
連從爬牆虎樹葉一起帶回飼養.

1.jpg

後紅斜線天蛾幼蟲,體背有1條黑色細縱線,體側具7對眼斑,
眼斑邊線黑褐色,內淡紫色,周圍淡黃色,腹背板布滿細斑點呈橫帶狀。

2.jpg

後紅斜線天蛾,幼蟲,體背有7對淡紫色的眼斑,第一對顏色較深。

3.jpg

後紅斜線天蛾 幼蟲化蛹前會簡單做一個蛹室.

4.jpg

後紅斜線天蛾 前蛹期約三天,就會化蛹.

5.jpg

後紅斜線天蛾 蛹長約60mm.

6.jpg

後紅斜線天蛾  蛹期夏天約17天.

7.jpg

後紅斜線天蛾又稱:裡紅斜線天蛾、茜草紅後斜線天蛾.

8.jpg

體色褐色,前翅頂角至後緣有2條褐色平行的斜帶,
且二分頂角,後翅紅色,近外緣黑褐色,此為命名的由來。

9.jpg

後紅斜線天蛾

10.jpg

後紅斜線天蛾

11.jpg

後紅斜線天蛾

12.jpg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麝香鳳蝶  飼養記錄
中文名稱:麝鳳蝶
學名:Byasa alcinous mansonensis
科屬別:鳳蝶科
也稱麝香鳳蝶。
幼蟲寄主植物:異葉馬兜鈴、港口馬兜鈴、瓜葉馬兜鈴等。 
成蟲蜜源植物:冇骨消、馬纓丹、長穗木及繁星花等
本種幼蟲以馬兜鈴科植物等為食,一年多世代,以蛹態越冬。
台灣麝香鳳蝶主要分布於各地低海拔山區。
發生期幾乎是全年可見。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台灣蝴蝶圖鑑

片馬兜鈴是我105年從苗栗移到這裡種植.
109年開始就有發現有蝴蝶幼蟲.
今年最多,同一時間發現十隻幼蟲.
特地捉了4隻蟲蛹來觀察記錄.

1.jpg

麝香鳳蝶,幼蟲以馬兜鈴植物寄主。

2.jpg

成熟幼蟲和大紅紋鳳蝶極為相似;
不過本種體軀側面中段的白色斜帶較寬大,
 橫幅超過一個體節的長度,體背中段有兩個體節白色肉棘

3.jpg

麝香鳳蝶 凖備化蛹.

4.jpg

香鳳蝶 凖備化蛹.

5.jpg

麝香鳳蝶  蟲蛹.

6.jpg

麝香鳳蝶  蟲蛹.

7.jpg

麝香鳳蝶  蛹期夏天約10天.

8.jpg

麝香鳳蝶  雌蝶

9.jpg

麝香鳳蝶  雌蝶

10.jpg

麝香鳳蝶  雄蝶

11.jpg

麝香鳳蝶  雄蝶

12.jpg

麝香鳳蝶  雌蝶

13.jpg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綠背斜紋天蛾
學名:Theretra nessus
天蛾科 /斜紋天蛾屬
俗名:綠背斜紋天蛾,青背斜紋天蛾,黃腹斜紋天蛾.
展翅約80~110 mm.
前翅黃褐色,近前緣具綠色分布,近頂角至外緣有黑色斜向條紋二分頂角,
頂角尖突,外緣微微內凹,腹背側邊有2條黃色的縱帶。
幼蟲以薯蕷葉及菝契科的植物.
體色綠色或灰綠色,腹側具灰白色的斜紋,尾突黃色,化蛹前會呈
黃褐色至褐色,成蟲夜晚會趨光,普遍分布低海拔山區,為常見的種類。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0.jpg

綠背斜紋天蛾,幼蟲,以薯蕷葉等植物,
這隻綠背斜紋天蛾的幼蟲是在山藥上發現.
拍攝時間:111年7月24日

1.jpg

背斜紋天蛾 這是我看過最大的一種幼蟲,超過10cm以上.
拍攝時間:111年7月24日

2.jpg

綠背斜紋天蛾 蟲蛹.
拍攝時間:111年8月1日.

3.jpg

綠背斜紋天蛾 蟲蛹.

4.jpg

綠背斜紋天蛾期蛹約 13天.
拍攝時間:111年8月13日.

5.jpg

綠背斜紋天蛾 前翅為褐色至深褐色.前緣橄欖綠
上面有兩條明顯的深褐色斜線
外側還有一條較細的平行斜線
前翅基部具有黑色斑紋
中室端有一小黑點
後翅臀角及近內緣區呈黃褐色.外緣棕綠色.

6.jpg

綠背斜紋天蛾 體型為中型 頭、胸部背面是橄欖綠色,腹部有寬中.

7.jpg

為橄欖綠色,兩側黃色,腹面為橙黃色,中間是白色。
上翅為深褐色,翅緣橄欖綠色,腹背側邊有兩條黃色的縱帶。

8.jpg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黃枯葉蛾
Trabala Vishnou guttata (Matsumura,1909)[特有] 
展翅約42-82mm,雄蛾較小,翅膀狹長寬大,後翅短,
停棲時後翅常外露於左右兩邊,翅面有2列橫帶,亞外緣的斑點不相連,
外緣波狀。。雌蛾有兩型,黃色與綠色,前翅翅基有一塊褐色的大斑,
雄蛾則無,除了翅斑也可以看觸角,雄蛾觸角羽狀發達,雌蛾觸角構造簡單
幼蟲有兩型,灰白色和黃褐色,但與雌、雄無關,各齡期斑型不同,
幼蟲食性頗雜,為廣食性。幼蟲寄主有60多種植物,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1.jpg

青黃枯葉蛾,各齡期斑紋不同
青黃枯葉蛾,終齡幼蟲,黃色具縱向的黑色斑點,側緣具長毛,
但引起皮膚過敏的是短毛,長毛對人體反而無礙

2.jpg

青黃枯葉蛾,幼蟲各齡期斑紋變化很大,各體節具藍黑色斑點排列,

3.jpg

青黃枯葉蛾的繭,具雙峰,兩端的枝條上有毛可防止爬行的天敵侵入,
這些毛會引起皮膚過敏。

4.jpg

110年7月5日結繭,7月20早上羽化,蛹期約15天.

5.jpg

青黃枯葉蛾 (雌蛾,黃綠色個體)    

6.jpg

青黃枯葉蛾,黃色個體,雌蛾,前翅後緣有褐色長斑,觸角不呈羽狀。

7.jpg

青黃枯葉蛾,青黃色個體.

8.jpg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淡紋青斑蝶  108年
 Tirumala limniace   (Cramer, 1775) 
(蛺蝶科) 展翅 75 -85 mm,翅面黑褐色具淡青色的條紋及斑點,翅腹斑紋與翅面同,
翅腹面顏色較淡,雌雄外觀近似但雄蝶後翅腹面有一塊瘤片,
外觀近似琉球青斑蝶但本種後翅腹面的白色斑點較圓,斑點的排列較疏
本種又稱淡小紋青班蝶,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
幼蟲食草為蘿摩科的台灣華他卡藤、布朗藤、台灣牛皮消等植物,
成蟲 4 - 11月出現。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這是第一次在野外放養淡紋青斑蝶幼蟲,因食草不足,只有二隻成功化蛹.

 

1.jpg

羽化前二天,已經可以看到蝴蝶的影子.

1.1.jpg

剛羽化的淡紋青斑蝶 成蟲.

2.jpg

羽化約半小時.

3.jpg

羽化約二小時,還不會飛.

4.jpg

淡紋青斑蝶

5.jpg

淡紋青斑蝶

6.jpg

淡紋青斑蝶

7.jpg

淡紋青斑蝶

8.jpg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雙黑目天蠶蛾     (成蟲篇)
學名: Saturnia japonica arisana (Shiraki, 1913)
翅展 約100~120mm
成蟲活動期 8~10月
大型天蠶蛾科,前後翅褐色,前翅由基部至外緣有四個區塊,第2區塊粉紅色,
上有一大枚黑色眼紋,外線為雙線的波浪狀,後翅有一對黑色大眼紋。
分佈在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對馬、屋久島一帶。
從平地到山地森林、雜樹林及草地一帶都可繁衍生息。
日文名「楠蠶」正是取其「生活在楠木上的蠶」之意。體色呈黃褐色或紅褐色,
幼蟲呈綠色,有白色的長毛,因此在日本被稱為「白髮太郎」。
幼蟲以櫻花,樟樹,楓香,光葉櫸,銀杏等樹木的葉為食。
幼蟲會在二三月孵化,又被稱為秋冬四寶之一。
蟲繭如竹簍般充滿縫隙,因此被稱為「透光的稻草包」。

 

感謝涂先生提供這批蟲繭.

1.jpg

蟲繭有點像生鏽的鐵絲網.

2.jpg

雙黑目天蠶蛾    公蛾 體型比較小,體色比較深.

3.jpg

前翅(兩對翅中位於前方的翅)的眼狀斑紋不完整,
但前端有酷似蜥蜴側臉的斑紋。

4.jpg

剛羽化的 雙黑目天蠶蛾    公蛾.

5.jpg

剛羽化的 雙黑目天蠶蛾    母蛾展翅中.

6.jpg

雙黑目天蠶蛾    母蛾 體型比較大,體色比較淺.

7.jpg

雙黑目天蠶蛾    母蛾 .

8.jpg

一般來說母蛾羽化12個小時,公蛾羽化二天,交配比較合適.

9.jpg

交配第二天就會開始產卵,這隻母蛾連生三天,第四天早上發現已經死亡.

三天生了大約三百個蟲卵.

10.jpg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眉紋天蠶蛾    幼蟲飼養記錄   失敗篇
中文別名:王氏眉紋天蠶蛾
英文別名:Cynthia moth
其幼蟲期共五齡; 一年可發生三代,成蟲出現於4 ~ 10 月。
寄主植物記錄為鱗翅目蓖麻、大葉釣樟、山桕、烏桕、樟樹、野鴨椿、香港饅頭果
、桶鉤藤、錫蘭饅頭果食茱茰(紅刺蔥)等。
棲息於中海拔約700-2400公尺森林帶;成蟲發生於4-7月,少見。
初齡幼蟲:頭部黑色,體黃色,且體表有排列成行的黑色線條。
二齡幼蟲:頭部黑色,身體鮮黃色;胸部和腹部背方稀疏散佈黑色斑點,具黃色肉棘突起。
三齡幼蟲:體色和二齡幼蟲頗相似,惟頭部轉為黃色。
四齡幼蟲:整隻變白色。
本次幼蟲飼養時間為106年1月至 2月室溫約10至20度之間.
食材用一般常看到的樟樹。
106年1月6日收到蟲友寄來一,二齡約40多隻,原擔心食草拱提不及。
不知是不是跟溫度有關,一至三齡食量很小,成長數度也很慢。
花了約二十多天才轉四齡,也是不辛的開始。
四齡過後前一天很正常,隔天就掉到地上.全部如此。
106年2月8日最後一隻轉四齡,2月10天早上又發現它在地上。
看了很多飼養記錄 ,用樟樹飼養成功的案例很多,但我失敗了.

全部都是卡在四齡後,原因不明.

眉紋天蠶蛾  初齡幼蟲

1.jpg

眉紋天蠶蛾  二齡幼蟲

2.jpg

眉紋天蠶蛾三齡幼蟲

3.jpg

眉紋天蠶蛾 二齡未三齡幼蟲

4.jpg

眉紋天蠶蛾 二齡未三齡初幼蟲.

5.jpg

眉紋天蠶蛾 四齡幼蟲.

6.jpg

眉紋天蠶蛾 四齡幼蟲.

7.jpg

眉紋天蠶蛾 四齡幼蟲.

8.jpg

四齡過後每天都會有一些掉到地上,放回也没用.

感覺非常無助.

9.jpg

最後一隻也掉到地上,結束這次飼養記錄 。

10.jpg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榕透翅毒蛾 106
鱗翅目
雌蟲為黃白色,雄蟲為灰黑色,翅膀呈透明狀。蛹為褐色,腹背有一條黃褐色或綠色的帶斑可辨雌雄,雄蟲的帶斑為綠色。
幼蟲腹部1-2節有2個黃褐色毛叢,頭後緣有2個紅斑,左右各有一枚紅色圓球狀突。 
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成蟲於5至11月間出現,幼蟲寄主為桑科榕屬植物,是公園裡常見的蛾類。
結蛹於葉面上。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拍攝時間:106年1月27日

拍攝地點:桃園市 元智大學

一般記錄上幼蟲寄主為桑科榕屬植物,這次是在樟樹上發現.周邊樹葉己被吃光.是不是它們吃的

,它們並没回答我 ?

 

1.jpg

106年1月13日拍攝.第一天.

這次無意要飼養榕透翅毒蛾,只是要採樟葉飼養眉紋天蠶蛾時一起帶回.

2.jpg

106年1月15日拍攝.第3天.

没想到第三天就開始準備化蛹的前置工作.

3.jpg

106年1月16日拍攝.第4天.

第四天開始吐絲拉高架網,定位完成。

4.jpg

106年1月17日拍攝.第5天準備化蛹.

5.jpg

106年1月18拍攝.第7天.

第七天己完成化蛹.

6.jpg

三隻同一時化蛹.

7.jpg

106年2月17日第24天

三隻同時羽化二公一母.周期非短.發現終齡幼蟲到羽化才24天.

8.jpg

榕透翅毒蛾 (雄),體黑,翅膀透明觸角羽狀。
   

10.jpg

榕透翅毒蛾 (雌),翅面灰白色無斑。  

 

9.jpg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鳳斑蛾 Histia flabellicornis
科名:斑蛾科
俗名:茄苳鳳斑蛾、重陽木鳳斑蛾
展翅寬約7至9公分左右。
斑蛾科的成蟲大部分在大白天活動,屬晝行性的昆蟲。常見於草叢間飛行吸食花蜜,翅膀布有斑塊或斑點,脈紋明顯,
具有局部的鮮明顏色或金屬光澤,並具有櫛齒狀觸角。
104年11月6日發現一棵高約一公尺的小茄苳樹葉快要被吃光.
決定捉了10隻來人工飼養.
第二天有少量進食.
第三天開始有一些死亡.
104年11月16日全部陣亡,死因都一樣,真菌感染原因不明.
104年11月17日再挑選三隻比較強壯幼蟲,用盆栽飼養.
104年11月24日最後一隻掉落地面結束短暫生命.
三次人工飼養都未成功,飼養難度給五個星.



鳳斑蛾 ,幼蟲成群聚集寄主植物上,體背密布肉棘。

1.jpg 

鳳斑蛾,幼蟲寄主茄苳,體背紅褐色,具紅色肉質狀的棘突,為常見的種類。  


2.jpg 

鳳斑蛾,幼蟲.

3.jpg 

鳳斑蛾,幼蟲.

4.jpg 

用盆栽飼養,一樣失敗.

5.jpg 

移入室內就不肯進食.

6.jpg 

死因都一樣,真菌感染原因不明.

7.jpg 

真菌感染原因不明.

8.jpg 

野外一樣發現大量受真菌感染死亡幼蟲.

9.jpg 

至目前為止尚未發現蟲繭,非常奇怪.

10.jpg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銀目天蠶蛾成蟲篇
銀目天蠶蛾(Rhodinia verecunda)
全島中低海拔分布(主要是中海拔),一年一代,是屬於冬天出沒的物種。
臺灣天蠶蛾眼紋的形式與顏色一般都較為複雜,惟獨銀目天蠶蛾是白色半透明,
由於這種眼紋在光線照射下呈現銀白色,故名「銀目」,也是辨認時的重要特徵。
104年3月10日收到蟲友寄來4隻一齡銀目天蠶蛾幼蟲.
104年4月16日 第一隻銀目天蠶蛾開始結繭.
104年4月20日化蛹.
幼蟲期約43天.
這批飼養四隻成功結繭三隻.
104年11月1日第一隻羽化,因洞口卡住羽化失敗.
104年11月13日第二隻羽化成功 公蟲.
104年11月18日第三隻羽化成功 公蟲.

蛹蟲期約197天.


飼養品蟲繭開口最好用人工方式加大.
羽化時比較容易出來.防止卡在洞口.


1.jpg 


很可惜,這次羽化成功二隻都是公蟲.

2.jpg 

銀目天蠶蛾雄蟲


3.jpg 

銀目天蠶蛾雄蟲

4.jpg 

銀目天蠶蛾雄蟲

6.jpg 

銀目天蠶蛾雄蟲

7.jpg 

銀目天蠶蛾雄蟲

8.jpg 

銀目天蠶蛾雄蟲

9.jpg 

銀目天蠶蛾雄蟲


10.jpg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皇蛾
學名:Attacus atlas formosanus Villiard, 1969
展翅250-300mm,大型,翅面紅褐色,前翅端部向外突出狀如蛇頭,上緣有一枚黑色圓斑,宛如蛇眼,
所以有「蛇頭蛾」之稱,這些眼紋用來保護自己免受天敵的攻擊, 雄蛾觸角羽狀,雌蛾的翅膀形狀較為寬圓,
腹部較肥胖。本屬僅一種,本種是全世界最大的蛾類 ,早齡幼蟲體背具白色突棘,終齡呈灰綠色具白粉,
尾部有一個紅色環狀斑點,以茄冬、細 葉饅頭果、江某,樹杞寄主,人工飼養可以番石榴、伏牛花、肉桂樹、蓮霧、
蘋果、梨等植物葉片餵食。蛹繭如袋,大型,質密而堅紉,昔日有人用來當錢包,分布低中海拔山區,局部地區相當普遍。
一年可繁殖兩代,第一代成蟲主要活動於5、6月,第二代成蟲主要活動於8、9月,以蛹期越冬。雌蛾每次產卵多達100粒,
約經9日後即行孵化,幼蟲期約2個月,第一代蛹期約3星期,第二代蛹期則長達5個月。皇蛾是完全變態(卵>幼蟲>蛹>成蟲),
大約60多天(其影響和牠的健康.食物來源有關)。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本次飼養幼蟲食材使用 "鵝掌材".

a

104年9月4日收到蟲友寄來五隻皇蛾幼蟲.一齡一隻,二齡三隻,三齡一隻.
一齡皇蛾幼蟲.104年9月4 日拍攝.

a1

二齡皇蛾幼蟲.104年9月4 日拍攝.

a2

三齡皇蛾幼蟲.104年9月4 日拍攝.

a3

一.二.三齡皇蛾幼蟲.104年9月4 日拍攝.

a4

四齡皇蛾幼蟲.104年9月15 日拍攝.

a5

四齡皇蛾幼蟲.104年9月15 日拍攝.

a6

皇蛾的終齡幼蟲,體色變成淡綠或灰綠色。 104年9月25 日拍攝.

a7

五齡幼蟲食量很大.104年10月2 日拍攝.

a8

這是五隻幼蟲一天的食材.

a9

皇蛾,幼蟲腹側具紅色斑,其中尾節的紅色圓斑至終齡可見。

a10

 

五齡未皇蛾幼蟲長度約10公分.104年10月2 日拍攝.

a11

五齡未皇蛾幼蟲重量約30.7克.104年10月2 日拍攝.

a12

皇蛾化蛹前會停食約半天左右.104年10月4 日拍攝.

a13

皇蛾的袋繭 104年10月4 日拍攝.

a14

從收到幼蟲到化蛹剛好一個月.

a15 

 

 

文章標籤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銀目天蠶蛾     幼蟲篇
銀目天蠶蛾(Rhodinia verecunda)
全島中低海拔分布(主要是中海拔),一年一代,是屬於冬天出沒的物種。
臺灣天蠶蛾眼紋的形式與顏色一般都較為複雜,惟獨銀目天蠶蛾是白色半透明,
由於這種眼紋在光線照射下呈現銀白色,故名「銀目」,也是辨認時的重要特徵。
104年3月10日收到蟲友寄來4隻一齡銀目天蠶蛾幼蟲.
蟲友建議幼蟲食用山櫻花.
發現幼蟲對山櫻花接受度非常很好.
104年4月16日開始結繭.
104年4月20日化蛹.
共計約43天.

104年3月10日銀目天蠶蛾 一齡糼蟲.

1

銀目天蠶蛾 二齡幼蟲.

2

銀目天蠶蛾二齡幼蟲.

3

銀目天蠶蛾 三齡幼蟲.

4.1

銀目天蠶蛾 二齡剛轉三齡幼蟲.

4

銀目天蠶蛾四齡幼蟲.

5

銀目天蠶蛾 四齡幼蟲.

6

銀目天蠶蛾 未齡幼蟲.

7

銀目天蠶蛾 未齡幼蟲.

8

銀目天蠶蛾 未齡幼蟲.

9

銀目天蠶蛾 未齡幼蟲.

10

銀目天蠶蛾 未齡幼蟲.

11.1

銀目天蠶蛾 要凖備結繭時會斷食約一天,待在同一個地方不會移動.

11

104年4月16日 第一隻銀目天蠶蛾開始結繭.

12

銀目天蠶蛾 結繭中.

13

這是次共飼養四隻,其中一隻四齡時自殺,成功化蛹三隻.

14  

 

 

文章標籤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綠目天蠶蛾
學名:Saturnia jonasii fukudai
天蠶蛾科(Saturniidae)天蠶蛾亞科(Saturniinae)的成員。
本亞種目前僅知分布於臺灣。本種的前翅為橄欖綠色底,前緣有一大片散佈有黑點的白色帶,外緣為紅褐色,
亞外緣線為白色,靠臀角處向翅基折入, 中室有一枚大眼斑,由基部向外依序為黑─紅─白─褐─透明─褐─黑,
內線為黑色,基部主要為紅色;後翅亦為橄欖綠色底,外緣為紅褐色,亞外緣線為白色,外線與內線為黑色,
中室有一枚大眼斑,由基部向外依序為黑─紅─白─褐─透明─褐─黑,自外線開始到翅基為桃紅色;頭部背方為紅色,
前胸與後胸背方為白色,中胸背方為紅色,腹部背方為黃色。
全島中低海拔分布(主要是中海拔),一年一代,是屬於晚秋到晚冬出沒的物種。
資訊來源:台灣娥訊.
104年3月10日收到蟲友寄來4隻一齡綠目天蠶蛾幼蟲.
蟲友建議幼蟲食用山櫻花.
發現幼蟲對山櫻花有挑食的情況,
其中二隻拒食三天後陣亡.
一隻進食良好生長快速,一隻三齡時拒食約三天,生長速度變慢.
104年3月29日開始爆走.
104年3月30日開始做繭.
104年4月3日化蛹.
共計25天.

 

 

左邊是一齡糼蟲,右邊是二齡幼蟲.

1.1

這二隻已經不動好多天.下面那隻已經死亡.

1

綠目天蠶蛾二齡幼蟲.

2

綠目天蠶蛾二齡幼蟲.

3

綠目天蠶蛾三齡幼蟲.

4

綠目天蠶蛾四齡幼蟲.

5

綠目天蠶蛾四齡幼蟲.

6

綠目天蠶蛾未齡幼蟲.

7

綠目天蠶蛾未齡幼蟲.

8

綠目天蠶蛾未齡幼蟲.

9

綠目天蠶蛾104年3月30日開始做繭.

10

綠目天蠶蛾開始前蛹.

12

104年4月3日化蛹.

13

這個蛹看起來很明顯是公蛹.

14

綠目天蠶蛾的蛹.

15  

文章標籤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尾水青蛾 (成蟲篇)  
台灣長尾水青蛾一共有三種
1.長尾水青蛾Actias selene
2.台灣長尾水青蛾Actias heterogyna
3.姬長尾水青蛾Actias neidhoeferi
這批幼蟲期約35天.
蛹期約21天.
103年8月13日第一隻結繭.
103年9月3日第一隻羽化.
103年9月15日最後一隻羽化完成共計3公4母羽化率100%.
飼養50隻成功結繭只有這七隻.

1

經過21天第一隻結繭長尾水青蛾羽化了.

2.1

長尾水青蛾凖備羽化前一天.

2

剛羽化的長尾水青蛾.

3.1

長尾水青蛾    公蛾.

3

長尾水青蛾  母蛾.

4

剛羽化的長尾水青蛾公蛾.

5

剛羽化的長尾水青蛾母蛾.

6

長尾水青蛾  母蛾.

7

有夠漂亮.

8

眞的有夠漂亮.

9

眞的眞的有夠漂亮.

10  

文章標籤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尾水青蛾 (幼蟲篇)  
台灣長尾水青蛾一共有三種
1.長尾水青蛾Actias selene
2.台灣長尾水青蛾Actias heterogyna
3.姬長尾水青蛾Actias neidhoeferi
103年7月8日收到向蟲訂購的一批L1長尾水青蛾幼蟲.
可能是運送過程造成部份幼蟲有拒食的情形.
原本訂購二組,結果寄來了大約50隻.因拒食三天後只有七隻存活下來.
情況一度不是很好.
一齡至三齡花了17天,三齡至結繭才花了19天.
一般正常進食幼蟲期約25天.我花了36天,多花了11天.
四齡以後食量非常大要很注意食草.避免發生餓死的情況.

103年7月8日收到向蟲訂購的一批L1長尾水青蛾幼蟲,大約50隻.

1

一齡幼蟲食用楓香葉. L1幼蟲群聚性高,體色轉暗沉(體長0.8cm)

2

 L2幼蟲體色轉為橙紅色,黑色斑塊消失(體長1.3cm)

3

L3體色轉綠,肉棘顏色由黃色轉橙色(體長2.5cm)

4

休憩中的L4

5

 L5中期,(體長6.7cm)

6

長尾水青蛾幼蟲 大頭照.

7.2

四齡以後食量非常大要很注意食草.避免發生餓死的情況.

7

五齡未幼蟲(體長8cm).

8

五齡未幼蟲利用楓香葉片包覆繭體.

9

第二天的蟲繭.

10  

 蛹期約14天. 待續........

 

 

 

文章標籤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姬透目天蠶蛾   (幼蟲篇) 
學名:Antheraea pernyi
(天蠶蛾科)展翅120-150mm,外觀近似大透目天蠶蛾但本種體型較小,翅色較濃豔且穩定,
各翅中央的擬眼紋具鮮豔的桃紅色與上方的白色眉形邊線,前翅近基部的短斑下緣具桃紅色的分布。
本屬3種,主要分布於中海拔山區,棲息量少。
姬透天目天蠶蛾 幼蟲食草     櫟 (殼斗科 )          
一年2代    成 蟲期7~9月
這次為了要飼養姬透目天蠶蛾特別請了好多朋友幫忙才能完成.
特地從南部寄青剛櫟樹苗上來.差一點就全部陣亡.
103年4月6日收蟲友寄來上百隻幼蟲,分二種食材,少許有楓樹,大部份使用青剛櫟飼養.
剛開始這二種食材,幼蟲都會吃.
轉二齡開始吃楓樹的幼蟲開始拒食,最後全部陣亡.吃青剛櫟的幼蟲則快速成長.
103年5月13日開始結繭.
一齡至結繭最快要39天.對我來說非常漫長.
青剛櫟的嫩葉不用二星期就太老,幼蟲就不吃,就拒食死給你看.
為了找新鮮嫩葉,只好請人幫忙從南部寄青剛櫟樹苗上來.
最後只養活不到十隻.

幾乎每天都需要採摘大量食青剛櫟嫩葉.

0.1

姬透目天蠶蛾只吃這種青剛櫟嫩葉.

姬透目天蠶蛾 一齡幼蟲.

1

姬透目天蠶蛾 一齡凖備轉二齡的幼蟲.

2

姬透目天蠶蛾 剛轉二齡的幼蟲.

3

姬透目天蠶蛾 二齡剛轉三齡尚未吃東西的幼蟲.

4

姬透目天蠶蛾 三幼蟲.

5

姬透目天蠶蛾 四幼蟲.

6

姬透目天蠶蛾 五幼蟲.

7

這種樹葉已經算太老,幼蟲開始拒吃,這隻已軟腳.没救了.

7.1

姬透目天蠶蛾 三齡剛轉四齡幼蟲.

8

姬透目天蠶蛾的幼蟲有二種原色,這是黃色比較少.

9

姬透目天蠶蛾  終齡幼蟲.

10

姬透目天蠶蛾 幼蟲長度約8公分非常巨大.

11

姬透目天蠶蛾  終齡幼蟲食量極大.

12

姬透目天蠶蛾  頭部特寫.

13

幼蟲看起來明顯變短,就是凖備結繭.

14

103年5月13日發現開始結繭.

15

一齡至結繭最快要約40天.

16  

後續........

文章標籤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構月天蛾
學名: Parum colligata
(天蛾科)中大型,體色灰綠色或灰橄欖綠色,前胸背板中央呈八字斑,左右暗色,前翅有2處黑色大斑,
一處近基部的橫斑,另一處在翅中央的大型三角斑,內有一枚醒目的白斑,後緣有一枚弧狀的淺色斑,
頂角有黑色的半圓斑點,前緣及外緣端像翻捲的枯葉。
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山區,幼蟲寄主構樹、桑、楮樹等植物,
幼蟲1-2齡體灰白色具斜狀的細橫紋,以後顏色變綠色,
終齡幼蟲體背中央有一條紅色的縱紋,頭面為綠、白的八字縱紋,
成蟲出現於4-9月,夜晚會趨光,白天於構樹上容易發現幼蟲覓食。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構月天蛾,幼蟲4齡體色變綠色具粗糙的顆點及斜紋,背中線灰綠色,寄主構樹以葉片為食,食量很大。 
 

1

幼蟲會因為食物不足而提前化蛹.

2

化蛹前1天,

3

化蛹後4天
幼蟲不結繭,會在落葉底下直接化蛹.

4

化蛹至羽化約25天.

5

構月天蛾  母蟲

6

構月天蛾,體色灰綠色,翅面有一枚白色的圓斑。

7

這隻構月天蛾正在熱身中.

8

拍完這張就飛走了.

9  

文章標籤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尾鳳蝶      101年

 
中名:無尾鳳蝶
學名:Papilio demoleus libanius 鱗翅目鳳蝶科
無尾鳳蝶的翅膀表面底色為黑色,並佈滿大小不一的米黃色斑紋或斑點。
雄蝶前翅接近三角形,後翅外緣呈輕微波浪狀,沒有尾狀突起,所以又稱為無
尾鳳蝶。雌蝶體型較大,前翅翅形較為寬圓,外觀與雄蝶相近,後翅內緣無明
顯性徵。
101年9月27日我在自家陽台發現一隻不明名蝴蝶幼蟲,看起來不太像無尾鳳蝶.跟之前養的不太一樣.
101年10月2日化蛹.
101年10月16日下午羽化,結果是一隻無尾鳳蝶   雄蝶 .

 

 

發現它時已經三齡.

8.jpg

 

7.jpg

101年10月2日化蛹.

5.jpg

101年10月16日羽化    是個小男生.

111.JPG

展翅

3.jpg

文章標籤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長尾水青蛾

 
台灣長尾水青蛾
學名:Actias heterogyna鱗翅目天蠶蛾科
幼蟲以楓香葉為食
台灣長尾水青蛾是完全變態(卵--->幼蟲--->蛹--->成蟲),大約43~78天
繭為大部分是白色,但也有綠色絲的。
101年9月5日收到時已經發現有一些四.五齡幼蟲開始飼養.
101年9月15日發現二隻開始作繭.
101年9月30日發現二隻公蛾羽化.
101年10月1日有一公一母一起羽化.

 

 

 

 

 

台灣長尾水青蛾四.五齡幼蟲

12.jpg

台灣長尾水青蛾  五齡幼蟲.

11.jpg

台灣長尾水青蛾五齡幼蟲

9.jpg

台灣長尾水青蛾五齡幼蟲

9.jpg

台灣長尾水青蛾 未齡幼蟲

7.jpg

台灣長尾水青蛾 未齡幼蟲

8.jpg

台灣長尾水青蛾 未齡幼蟲

8.jpg

台灣長尾水青蛾   蟲繭

6.2.jpg

台灣長尾水青蛾   蟲繭

2.jpg

6.1.jpg

台灣長尾水青蛾   蟲蛹

5.jpg

台灣長尾水青蛾   公成蛾

4.jpg

台灣長尾水青蛾   公成蛾

4..jpg

台灣長尾水青蛾   公成蛾

3.1.jpg

台灣長尾水青蛾   母成蛾

1.jpg

台灣長尾水青蛾   母成蛾

1.1.jpg

 

 

文章標籤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