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水族動物拍攝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中國樹蛙
俗名:中國雨蛙、雨怪
中國樹蟾的體長約2到4公分,是一種小型的樹蟾。身體背面呈綠色或黃綠色,腹面黃色。
眼睛瞳孔是橫橢圓形,頭部有深棕色眼罩,體側有黑點散布。雄蛙具有單一外鳴囊,
常在雨後鳴叫,叫聲響亮,所以又稱為雨蛙或雨怪。
分佈遍及全台灣的低海拔山區及平地,牠們喜歡棲息在稻田附近的香蕉樹葉的基部、竹林及小灌木上。
參考資料:台灣地區兩棲類物種描述資料中心.
拍攝時間:105年7月17日
拍攝地點: 苗栗縣 西湖

 

6.jpg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7.jpg

8.jpg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雨蛙
Microhyla fissipes Boulenger, 1884
體長約2-3cm
體型小,頭小腹部大,呈扁平的三角狀,頭部吻端尖,上方土褐色,下方黑褐色,
體背具塔狀的黑褐色花紋,及不明顯的顆粒狀疣突,背中線淡黃褐色,細窄不明顯,
各腳腿部背方具黑褐色橫斑。本屬有3種,本種又稱飾紋姬蛙,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之水田、
池塘、草澤或林間落葉層下,口部甚小,成蛙以螞蟻、白蟻等小昆蟲為食,
雨後的夏夜容易聽到牠們整齊而節奏的叫聲,聲音低沉而大。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拍攝時間:104年12月9日
拍攝地點:苗栗縣 西湖鄉

小雨蛙

1.jpg

小雨蛙

2.jpg 

小雨蛙

3.jpg 

小雨蛙

4.jpg 

小雨蛙

5.jpg 

小雨蛙

6.jpg 

小雨蛙

7.jpg 

小雨蛙

9.jpg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氏樹蛙
學名: Polypedates braueri 
俗名: 白頷樹蛙
體長:大型修長,♂5-6cm,♀6-7cm
頭部:頭寬小於頭長,吻端尖,上唇白色。顳褶橘紅色,從吻端經眼鼻線及顳褶下方有一條黑線。
背部:深褐色或褐色,有4-6條深褐色縱帶,間雜一些斑點,或僅有一些斑點沒有縱帶。
體側:腹側白色有黑白相間的網狀花紋。
前肢:細長,有黑色橫帶。指間有微蹼,吸盤發達。
後肢:細長,有黑色橫帶。趾間有蹼,趾吸盤小於指吸盤。無外蹠突。股部內側有黑白相間的網狀花紋。
拍攝時間:103年7月10日.
拍攝地點 :桃園縣.楊梅.
布氏樹蛙的花紋每隻不太相同,在一個水槽可以同時發現很多,原以為不同種.

1

布氏樹蛙這隻無紋.原以為不同種,

2

布氏樹蛙. 它們最大的特色是,都有一對大眼睛.

3

布氏樹蛙.

4

布氏樹蛙這二隻體色明顯不一樣.

5

布氏樹蛙

6

布氏樹蛙

7

布氏樹蛙

8

布氏樹蛙

9

布氏樹蛙的卵泡.

10  

文章標籤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虎皮蛙  Hoplobatrachus  rugulosus
雄體長6-8cm、雌6-12cm,體型碩狀,體色多變以黃綠色、黑綠色,深褐色、灰黑色為主,
皮膚粗糙,體背具排列整齊的長棒狀膚褶,吻端尖圓而長,鼓膜大型明顯, 腹部光滑白色,後肢粗壯具橫紋,趾間全蹼。
外觀如虎之斑紋,又稱虎紋蛙,外觀近似種古氏赤蛙、澤蛙背部都有許多突起,但古氏赤蛙的鼓膜隱於皮下,
澤蛙的膚褶比較短排列不整齊。本種為特有種,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見棲息於沙質河床及靜水域,保護色良好。 
拍攝時間:103年5月24日
拍攝地點 苗栗縣   西湖

 

1

 

2

 

3

 

4

 

5

 

6

 

7  

文章標籤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西龜

 
學名:紅耳龜
英名:Red-Eared Slider
通常稱為:巴西龜
巴西龜,但卻不產於巴西,原居地是在美國。屬於水龜一族。是世界上飼養最廣的一種爬行動物。
它們的原產地位于密西西比流域,主要分怖於美國。紅耳龜是具有蹼足的水龜,
頭部兩側長有典型的紅色條紋,有時頭頂部還有一處紅色斑點。紅色條紋有時會斷裂成兩到三塊斑點,
顏色深淺也從橙色到深紅有不同的變化。因此監別巴西龜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它的頭二邊有沒有紅色的條紋。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龜龜的耳邊的條紋不是紅色的,而是黃色的。
這些都是紅耳龜的變種,學名叫做“黃耳龜”。但一般被統稱為巴西龜。
拍攝時間:102年5月5日
拍攝地點  中壢市元智大學(人工湖)

3.jpg

巴西龜

4.jpg

巴西龜

5.jpg

巴西龜

6.jpg

巴西龜

7.jpg

巴西龜

8.jpg

巴西龜

9.jpg

巴西龜

10.jpg

巴西龜

11.jpg

文章標籤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鯛

 
中名:台灣鯛
學 名 Oreochromis hybrids,  Tilapia spp.
俗 名 :南洋鯽、非洲仔、福壽魚
屬慈鯛科,原產自非洲
1946年首度引進台灣
拍攝時間:101年9月30日
拍攝地點:桃園縣中壢市.

 

 

中秋節放假到好友自家池塘釣魚.釣到不少大物.

13.jpg

台灣鯛

12.jpg

一般市場一,二斤比較多.三斤以上就很少見.

11.jpg

這隻有三斤半

10.jpg

這隻就有4台斤.

9.jpg

福壽魚要好吃最好二台斤以下比較好吃,三斤以上就比較油口感不是很好.

8.jpg

體長45cm.

7.jpg

文章標籤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腳赤蛙

 
長腳赤蛙 Rana longicrus 中型蛙,雄蛙4~5公分,雌蛙約5~6公分。體背有一個八字形黑斑,
背側褶細長。吻端尖,鼓膜周圍有一菱形深褐色斑塊
拍攝時間:101年7月6日
拍攝地點:桃園縣 楊梅

1.1.jpg

長腳赤蛙

1.jpg

長腳赤蛙

2.1.jpg

長腳赤蛙

2.jpg

長腳赤蛙

3.jpg

長腳赤蛙

4.jpg

長腳赤蛙

6.jpg

長腳赤蛙

7.jpg

長腳赤蛙

8.jpg

長腳赤蛙

9.jpg

文章標籤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孔雀魚

 

 

如果要養魚孔雀魚是不錯的選擇
溫度控制在15~28度間就可以養得很好.
能吃能生,色澤多樣.
可以繁殖出別人没有的色澤.

ds3.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1.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2.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4444.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ds4.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ds6.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ds7.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l1.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l2.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l3.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p3.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p2.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l52.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l53.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l51.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l42.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l41.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l31.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l32.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l33.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l34.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l24.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l6.JPG

自己繁殖出來,水族館没賣的.

l2.JPG

文章標籤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蓋斑鬥魚

 
台灣原生種蓋斑鬥魚
雄魚顏色較為鮮豔,身上的條狀斑紋較為明顯、色彩也較艷麗;雌魚的色澤則比較淡、比較偏白色
通常雌鬥魚可活2~3年,雄鬥魚約3~6年
簡單的容器加上水草,就能繁殖鬥魚
成魚飼養容易但是幼魚存活機率很低.

蓋斑鬥魚  雄魚

1.JPG

蓋斑鬥魚  雄魚

2.JPG

蓋斑鬥魚  雄魚

3.JPG

蓋斑鬥魚  雄魚

4.JPG

蓋斑鬥魚  雄魚

5.JPG

蓋斑鬥魚  雄魚

6.JPG

蓋斑鬥魚  雄魚

7.JPG

蓋斑鬥魚  雌魚

1.jpg








文章標籤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斑龜

 
台灣斑龜
學 名:Ocadia sinensis
產  地:中國,台灣,越南,寮國等
體  長:背甲20-27公分.
適  溫:25-30度.
斑龜是台灣最普遍的本土澤龜,野生族群龐大.但近年來已遭外來種的巴西龜威脅而逐漸減少中.
主要分佈於北部的基隆河流域及中部日月潭臨近地區.由於龜性溫和,日漸受歡迎,屏東內埔,
萬丹地區的養鱉場紛紛改養斑龜大量繁殖幼龜供應國內外市場,因為幼龜尾巴很長,市面上一般以長尾龜之名販售.
斑龜的興起是因多年前巴西龜  因沙門氏菌感染而遭禁止進口,為彌補巴西龜的空缺,才有人開使始養殖斑龜
所以這兩種最便宜的龜類都是本地大量繁殖的.牠們屬雜食性,但幼龜與雄龜較偏肉食性而雌龜較偏草食性.
拍攝時間:102年6月12日
拍攝地點:中壢市 元智大學

 

台灣斑龜

1.jpg

台灣斑龜

2.jpg

台灣斑龜

3.jpg

台灣斑龜

4.jpg

台灣斑龜

5.jpg

台灣斑龜

6.jpg

台灣斑龜

7.jpg

台灣斑龜

8.jpg

台灣斑龜

9.jpg

 

文章標籤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蓋斑鬥魚  ( 繁殖記錄 )

 

蓋斑鬥魚

學名:Macropodus  opercularis(Linnaeus

客語:稱為煉
俗稱:三斑、台灣鬥魚或台灣金魚
分類屬:鬥魚科。
棲息於水流緩慢的小河溝、野塘、池塘或稻田中。蓋斑鬥魚除了有副鰓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輔助呼吸器官—迷器。
即使生活在高溫或氧氣不足的水中,也可以由空氣中直接吸取氧氣。
迷器的位置在鰓的後側,和空氣接觸時,毛細管就會把空氣吸進去,所以蓋斑鬥魚常常會將頭浮出水面呼吸空氣。

 

蓋斑鬥魚   公魚

1.JPG

蓋斑鬥魚 公魚

6.JPG

蓋斑鬥魚  母魚

1.jpg

蓋斑鬥魚  母魚

1.1.jpg

蓋斑鬥魚的產卵期約在三月至十月中旬.

4.jpg

雌魚產卵前,雄魚會尋覓浮水型植物群下,為構築泡巢的場所,
然後浮到水面,吸進空氣後,再吐出許多小泡泡,這些動作會連續做
,直到泡泡達到一些數量,這些小泡泡就是將來給受精卵住的窩,一般也稱泡巢;

6.1.jpg

大約經過一、二天之後,卵會開始孵化,再經過三天,幼魚就可以自由的活動.
 
 

6.jpg

使雌魚產卵。雄魚則一面使卵受精,一面用嘴巴將受精卵銜入泡巢內,並在一旁守護者.

7.jpg

這個時期雄魚會趕走所有靠近泡巢的其他魚,連雌魚也不能靠近,大約經過一、二天之後,卵會開始孵化.

8.jpg

幼魚一般存活率都不是很高.

5.jpg

文章標籤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彈塗魚

 
彈塗魚
學名Periophthalmus  cantonensis
石跳仔、跳跳魚、泥猴
彈塗魚是最容易觀察到的紅樹林魚類,牠們是魚類中的兩棲動物,落潮後,喜歡活動於泥淖中,
漲潮時會停在沒被水完全淹沒的石頭上,或是停在離水面的紅樹林樹幹上,可說是一種會爬樹的魚。
拍攝時間:102年7月30日
拍攝地點  苗栗縣   後龍出海口

1.jpg

彈塗魚

2.jpg

彈塗魚

3.jpg

彈塗魚

4.jpg

彈塗魚

5.jpg

彈塗魚

6.jpg

文章標籤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招潮蟹

 
招潮蟹
屬於沙蟹科。眼睛有細長的柄,很像火柴棒。雄性的雙螯一巨大一細小,左右大小懸殊,而雌蟹的雙螯同樣細小。
大螯的外觀像剪刀,小螯末端匙狀。雄蟹會揮舞大螯來求偶及保衛地盤,並做為打鬥的武器。
挖洞居住在河口及海岸潮間帶泥質灘地,退潮才出洞進行覓食及求偶等活動,屬於半陸生性蟹類,
常大量出現於紅樹林沼澤或海埔新生地泥灘。以泥中的有機質為食物,用小螯足挖取泥巴進食,
經過濾食後,不能吃的泥沙由口器吐出呈丸狀,叫做「擬糞」。
拍攝時間:102年7月30日
拍攝地點  苗栗縣   後龍出海口

 

 

雄性的雙螯一巨大一細小,左右大小懸殊.

1.jpg

雄性

2.jpg

雄性

4.jpg

雄性

5.jpg

雄性

6.jpg

雄性

7.jpg

雄性

8.jpg

雄性

9.jpg

雌蟹的雙螯同樣細小。

3.jpg

文章標籤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