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臉天蛾 |
學名: Acherontia lachesis (Fabricius, 1798 ) |
(天蛾科)又稱人面天蛾,中型,頭胸背板擬態鬼臉或骷髏狀,眼凹陷具白眼框,鼻直,嘴紅色如血, |
前翅斑紋如服飾華麗,停棲如禪坐的高僧,後翅底色黃色區域較少,黑色橫帶較寬、粗獷。 |
本種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夜晚會趨光,白天停棲與翅色近似的樹幹,若有騷擾 |
或碰觸會發出咕、咕的叫聲驅敵。幼蟲體型肥大,體色有黃、綠、褐等多種,體側有斜向的斑紋 |
但變異頗大。 |
幼蟲寄主馬鞭草科、豆科、木犀科、紫葳科、唇形科等多種,曾見成蟲於槭葉牽牛、 |
金露花、杜虹花、青楓等植物棲息。 |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
拍攝時間:113年4月29日 |
拍攝地點: 桃園市 中壢區 元智大學 |

鬼臉天蛾♀ ,前胸背板具擬眼狀的圖騰。
\
鬼臉天蛾♀ 前翅的斑猶如衣裳,色彩細緻華麗。

鬼臉天蛾♀

鬼臉天蛾♀

鬼臉天蛾♀ 標本正面

鬼臉天蛾♀ 標本背面

鬼臉天蛾♀ 展翅約12mm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蚰蜒 Thereuopoda clunifera Wood, 1862 |
體長15-18mm,體型狹長,頭寬窄於腹部及尾寬,複眼黑色長於兩蹴, |
觸角細長,體背黑褐色至黑色具不明顯的糊狀斑,各節端部有2枚橙黃色斑併連, |
各體節有2對足,各足細長,基節淡色透明,腿、脛節前後端具灰黑色分布, |
上有2-3枚棘刺,近尾端的足最長。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常見於林中活動, |
夜晚出現,棲息樹幹或葉間捕食蜘蛛等小昆蟲,與近似種相較, |
本種體背不具黑色縱紋,各腳腿、脛節前後端具灰黑色分布。 |
某些地區也稱草鞋蟲、草鞋底子、錢串子,有的地方叫蚵蛸ㄎㄜˋ ㄒㄧㄠ或牆串子, |
東引及陽明山地區的兵營內稱其為" 乖乖 ". |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
大蚰蜒

大蚰蜒,各體節端部有2枚橙黃色斑,各腳基節透明,腿、脛節前後端具灰黑色分部。 |

大蚰蜒

大蚰蜒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腰虎頭 Vespa affinis (Linnaeus, 1764) |
胡蜂科)體長25-30mm,體長型,胸背板黑色,側肩褐色,腹部前半鮮黃色,後半黑色 |
,翅狹長,褐色或透明。本屬10種,本種又稱大褐胡蜂,Vespa formosana同種異名, |
為群居性的虎頭蜂,分布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之樹叢或住家屋簷下築巢, |
捕食性,常見於樹木上飛行尋找獵物,以蜘蛛、鱗翅目幼蟲、小型昆蟲為食, |
蜂巢圓型,以樹葉、泥土和工蜂的分泌物組合,封閉式,外有一出入口,秋天巢型最大, |
到了冬天所有蜂家族自然死亡僅剩女蜂王。 |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
|
拍攝地點: 中壢區 元智大學 |
110年5月6 無意間發現一個黃腰虎頭蜂的蜂巢, |
目前約一個棒球大,只有一隻蜂后一邊築巢,一邊還要照顧幼蟲. |
拍攝時間:110年5月6日 |

蜂巢尚未完成,開口還很大. |
從開口可以看到裡面,只有幼蟲. |
拍攝時間:110年5月6日 |

蜂巢第一階段好像已經完成. |
離上次拍攝只有4天而已. |
拍攝時間:110年5月10日 |
|

|
出入口好像有變長了一點. |
拍攝時間:110年5月26日 |
|

出入口明顯變短,有問題,不像是被破壞. |
拍攝時間:110年6月1日 |

工蜂已經出來了,拆巢擴建,難怪下半部會不見. |
拍攝時間:110年6月2日 |

離校舍太近危險,只能提前將它拆除. |
已經有大量的幼蟲. |
拍攝時間:110年6月2日 |


(左)蜂后,(中間)秋天的工蜂,(右)目前的工蜂. |
到了秋天工蜂明顯比現在的工蜂大很多, |
所以到了秋天看到黃腰虎頭蜂要離遠一點,非常危險. |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大蟋蟀 |
Brachytrupes portentosus (Lichtenstein, 1796 ) |
體長32-45mm,體型肥胖,頭部圓,黃褐色,前胸背板暗褐色但側邊為黃褐色, |
背面具不明顯的黃褐色中線,中線兩邊尚有紅褐色斑,翅膀黑褐色,側視腹部可見, |
雄蟲具渦形斑紋,雌蟲翅脈直線或交叉,各腳黃褐色,後腳發達, |
具尾毛及黑色的產卵器。本屬一種,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的農田或庭院, |
成蟲於夏、秋季出現,夜行性。本種為常見種,俗稱土猴、土伯仔、大蟋蟀、大土狗等 |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
拍攝時間:110年4月20日 |
不知為何今年4-5月份出現大量的台灣大蟋蟀,大蟋蟀在一般農民都視為害蟲. |
夜間都出來吃菜苗,很傷腦筋。 |
台灣大蟋蟀終年躲在洞裡,只有夜間才會爬出外面覓食或尋找配偶、交尾, |
偶而下大雨白天也會有機會看到,而灌蟋蟀是觀察這類地底昆蟲最好好的方法。 |
灌蟋蟀要保持安靜,以免驚動牠,當蟋蟀凖備爬到洞口時受到驚嚇, |
會立刻退回洞內,有時寧可淹死也不會爬出洞外。 |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蟋蟀爬至洞口時便以鏟子插入,塞住蟋蟀的退路, |
就可以抓到蟋蟀了。 |
今日一時興趣來一下,童時玩樂 灌土猴。 |
找到蟋蟀的家 (土堆)。 |

清開土堆找到洞口,就可以開始灌水,小時候都是以玻璃瓶, |

今天就用礦泉水的瓶子,方便就好。 |
要灌多少水,那就不一定,有時一瓶蟋蟀就投降, |
有時寧可淹死也不會爬出。 |

台灣大蟋蟀從洞口探出頭. |
這隻用了二瓶水就投降了,不過還很有精神,要小心它會退回洞內。 |
找東西塞住蟋蟀的退路。 |





台灣大蟋蟀 成蟲有翅膀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桉樹龜金花蟲 |
Paropsis atomaria Olivier, 1807 |
金花蟲科 / 龜金花蟲亞科) 中小型,身體卵形,前胸背板兩側密佈褐色斑紋, |
中央有2條 J 字和倒 J字的斑紋,基部有4-5枚圓形的斑點,翅鞘褐色密布黃白色細碎的斑紋 |
,有些個體內側有4枚黑斑,近前緣有一條黑色的縱紋,第1枚黑斑和第4枚黑斑與外側的縱紋相連。 |
本屬1種,本種外觀近似瓢蟲,主要寄主於桃金孃科桉屬植物大葉桉,俗稱油加利樹、檸檬桉。 |
桉樹龜金花蟲原產地澳洲,近年入侵的外來種,現在已擴及全台。 |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
拍攝時間:110年4月30日 |

今天好不容易下了一天雨,路過油加利樹,發現大量的桉樹龜金花蟲. |
下到樹頭下避雨,每棵油加利樹都有數拾隻桉樹龜金花蟲.最少見. |



桉樹龜金花蟲

桉樹龜金花蟲

桉樹龜金花蟲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 尾 鞭 蠍 交配篇110 |
長尾鞭蠍科 Thelyphonidae 盾鞭蠍属 Typopeltis, |
俗稱台灣鞭蠍、醋酸蟲、雷達蠍等。 |
外觀與蠍近似但鞭蠍腹部末端有一根細長的尾鞭,腹部下面無梳狀構造, |
末端也不具毒刺,但受到干擾尾鞭會噴出濃烈醋酸味道的液體, |
不會主動攻擊人類。 |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
拍攝時間:110年3月20日 |
好像没有看到過有關長尾鞭蠍交配資料及圖片. |
第一次看到,一時忘了拍照. |
這是第二次看到,光線不好手機拍攝不是很清楚. |
長尾鞭蠍交配方式跟一般昆蟲完成不同,非常奇特.

長尾鞭蠍交配每年三.四月比較容易遇到.

|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脈熊蟬 |
學名:Crytotympana pustulata. |
體長約37- 39 mm |
體色黑色,頭部、胸部背板具光澤,腹部黑色, |
前翅基半部具橙紅色翅脈,雄蟲腹瓣黑色 |
,橢圓形, 側緣為紅褐色,前腳腿節紅色, |
下緣黑色,脛節以下都是黑色,中後足脛節則具橙 |
、黑的斑紋。 |
拍攝時間:109年6月12日 |
拍攝地點: 桃園市 中壢區 |

紅脈熊蟬羽化過程,室內相機拍攝, 非常可愛.

紅脈熊蟬羽化過程.

紅脈熊蟬羽化過程.

紅脈熊蟬羽化過程.

紅脈熊蟬羽化過程,開始到結束,這次計50分鐘.

高砂熊蟬 |
學名:Cryptotympana takasagona Kato |
體長約41 - 46mm,體色黑色或黑褐色, |
前翅脈及前翅緣脈綠色, |
高砂熊蟬的雄蟬發音器橙黃色 |
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成蟲出現於 5 - 9 月, |
常見於喬木上鳴叫,為台灣普遍的蟬種之一。 |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
拍攝時間:109年6月12日 |
拍攝地點: 桃園市 中壢區 |

高砂熊蟬羽化過程,室外手機拍攝,資感没有相機好.

高砂熊蟬羽化過程.

高砂熊蟬羽化過程.

不同隻高砂熊蟬,白天拍攝.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文:茜草白腰天蛾 |
學名:Daphnis hypothous |
又稱:白腰天蛾. |
(天蛾科)展翅約95-120mm,體背黑褐色至暗橄欖色,斑型近似夾竹桃天蛾, |
但本種前翅中央有一條醒目細窄的白色橫帶,末端較窄,與腹背的白斑相連呈一橫帶, |
而夾竹桃天蛾前翅的橫帶較寬,末端更寬,不與腹背的白斑相連呈一橫帶。 |
幼蟲寄主茜草科金雞納屬、龍船花屬、大沙葉屬等植物。 |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
拍攝時間:108年11月12日 |
拍攝地點: 桃園市 中壢區 |
這隻白腰天蛾剛羽化没多久,還不會飛,可以放在手上玩.

茜草白腰天蛾,前翅中央的白色橫帶較窄,且貫穿。

本種又稱白腰天蛾。

白腰天蛾。

白腰天蛾,熱身凖備起飛.

白腰天蛾,起飛前一分鐘.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桉樹龜金花蟲 |
Paropsis atomaria Olivier, 1807 |
金花蟲科 / 瘤龜金花蟲亞科)身體卵形,前胸背板兩側密佈褐色斑紋, |
中央有2條 J 字和倒 J字的斑紋,基部有4-5枚圓形的斑點,翅鞘褐色密布黃白色細碎的斑紋, |
有些個體內側有4枚黑斑,外側有一條黑色縱紋,第1枚黑斑和第4枚黑斑與外側的縱紋相連。 |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
拍攝時間:108年7月9日 |
拍攝地點: 中壢區 元智大學 |

桉樹龜金花蟲

桉樹龜金花蟲

桉樹龜金花蟲

桉樹龜金花蟲

桉樹龜金花蟲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年北部端午節過後,就是獨角仙大出的時節. |
近年保育有成,只要來對地方,就有機會遇上一大堆獨角仙. |
朋友位於桃園市八德一處育苗區,暫植一些光臘樹, |
最近吸引了很多獨角仙,專程前往一看. |
拍攝時間: 108年7月1日 |
拍攝地點: 桃園市 八德區 |
每棵樹大約都有4.50隻獨角仙.

夜間園區一偶.

夜間園區一偶.

白天依然很多獨角仙.

這棵光臘樹已傷痕累累.

園區一偶.

園區一偶.

園區一偶.

園區一偶.

園區一偶.

園區一偶.

最後忍不住帶回這4公一母.

那一天發現最大的一隻獨角仙 81.58mm.

這隻80.18mm.

最近再去,發現已經大量死亡,今年已接近尾聲了.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琉璃粗腿金花蟲 |
Sagra femorata (Drury, 1773) |
(金花蟲科 / 粗腿金花蟲屬) 大型,體色紅褐色、藍黑色、綠色等多型。 |
,翅背具光澤,各腳褐色,腿節發達粗壯,脛節內彎。 |
本屬1種,為外來種。 |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
108年4月15日跟南投蟲友進了一批琉璃粗腿金花蟲成蟲, |
第一次接觸這種活生生金花蟲,琉璃粗腿金花蟲不怕生也不好動. |
可以安心放在手上把玩,不用擔心飛走. |

之前就有收集這種金花蟲標本, |
國外金花蟲大致有紅褐色、藍黑色、綠色等多型. |
但是國內好像只有紅褐色一種. |

金花蟲.

金花蟲

金花蟲

金花蟲

金花蟲

金花蟲

公金花蟲後大腿多了一個突牙. |
母金花蟲後大腿没有. |

公金花蟲.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寬四星步行蟲 |
Craspedophorus mandarinus (Schaum, 1854) |
體長15 - 16 mm,前胸背板黑色具刻點,翅鞘具縱向溝紋, |
翅面有2條黃色寬型橫斑,呈弧狀,各腳黑色。 |
本種又稱圓胸寛帶步甲,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 |
頭與胸背以及各腳.皆為黑色。 |
翅鞘上面具有 許多刻點形成的縱向溝痕 |
鞘底色為黑色.上面具有四枚黃色斑紋 |
接近翅鞘端部為略具弧形曲線的橫斑 |
接近翅鞘端部的一對斑紋較小. |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
拍攝時間:108年3月10日 |
拍攝地點:苗栗縣,西湖鄉 |

寬四星步行蟲,黃色斑點非常明顯,要不發現它很難.

寬四星步行蟲 接近

寬四星步行蟲

寬四星步行蟲

寬四星步行蟲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淡色長腳蜂 |
Polistes shirakii Sonan, 1943 |
前胸背板紅褐色,中、後胸黃色,腹部黃色,腹錘具褐色橫帶, |
近基部中央有一枚褐色斑點。 |
本種又稱白木黃星長腳蜂、黃斑長腳蜂、素木馬蜂、黃斑馬蜂。 |
淡色長腳蜂 ,胸背板紅褐色,中、後胸黃色。 |
|
|
|
|
|
|
|
|
|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
拍攝時間:107年1月28日 |
拍攝地點:苗栗縣,西湖鄉 |

淡色長腳蜂 ,胸背板紅褐色,中、後胸黃色。

淡色長腳蜂.

淡色長腳蜂.

淡色長腳蜂.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擬大虎頭蜂 |
學名:Vespa analis |
分類 胡蜂科。別稱 擬大胡蜂。 |
形態:體長2.3-2.9公分。本種外觀酷似臺灣大虎頭蜂,但體型明顯較小。 |
頭部橙黃色;觸角基節橙褐色,其餘部分黑色。胸部黑色,亦有短小黃褐色絨毛; |
前胸兩側肩角處(前胸背板)和後胸背側中央(小盾片和後胸背板)有橙褐色斑。腹部棕褐色, |
有橙黃色和黑褐色橫帶;腹部末端為橙黃色。 |
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但以中部地區的中海拔山區較常見。 |
成蟲喜好吸食樹液及腐果汁液。 |
擬大虎頭蜂 別稱 擬大胡蜂。

擬大虎頭蜂非常霸道,不喜歡跟其他昆蟲一起共餐.會把其他昆蟲趕走. |

擬大虎頭蜂.

擬大虎頭蜂.

擬大虎頭蜂.

擬大虎頭蜂.

擬大虎頭蜂.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孔雀青蛺蝶 母蝶 |
展翅 47 - 53 ,雄蝶後翅表面有藍色的金屬光澤,前後翅面各有2枚眼紋,雌蝶後翅表面紫褐色, |
腹面斑紋與翅面相同,幼蟲寄主於爵牀植物。本屬有4種,本種又稱青眼蛺蝶,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 |
成蟲全年可見,常見於寬闊的地面、草地或枯乾的泥地活動,喜歡張翅,酷愛陽光,行動敏捷。 |
孔雀青蛺蝶,雄蝶後翅表面有藍色的金屬光澤,前後翅緣各有2枚大型的擬眼紋 |
孔雀青蛺蝶,雌蝶後翅表面不具藍色金屬光澤,體形明顯比雄蝶大。 |
翅腹面淡黃褐色,斑紋近似翅表面但不具鮮艷與光澤。 |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
拍攝時間:106年9月1日 |
拍攝地點:桃園市 中壢區 元智大學 |

孔雀青蛺蝶 母蝶

孔雀青蛺蝶 母蝶

孔雀青蛺蝶 母蝶

孔雀青蛺蝶 母蝶

孔雀青蛺蝶 母蝶

孔雀青蛺蝶 母蝶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稱:黃紋天牛(荷菲氏星天牛) |
學名: Anoplophora horsfieldi tonkinensis |
星天牛屬/長角天牛族 |
體長:3.3~ 4.5c m。 |
分佈:廣泛分佈全島低海拔山區。 |
生態習性:棲息於平地至海拔1000公尺 闊葉林中,成蟲6至9月間出現。 |
在台灣族群數量不多見,屬於低海拔的中型天牛,目前已知的棲息樹種為朴樹。 |
黃紋天牛棲息於平地區域,晝行性昆蟲,成蟲以朴樹為活動中心,並以該植物枝條為食,幼蟲亦以其為主。 |
拍攝時間:106年7月26日 |
拍攝地點:苗栗縣 西湖鄉 |
黃紋天牛

黃紋天牛

黃紋天牛

黃紋天牛

黃紋天牛

黃紋天牛

黃紋天牛

黃紋天牛

黃紋天牛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斜綠天蛾 Pergesa actea (Cramer,1779) |
中型蛾類,前翅及體背綠色, 前胸背板至腹背中央有一條黃褐色的縱紋,末端漸尖, |
前翅前緣及後緣黃褐色至黑褐色,翅中央有一條黑色的縱紋至頂角前消失, |
中室內有一枚黑色小點。本種停棲時梭型,前後翅緣黃褐色像枯黃的葉面, |
色彩豐富而傳神。幼蟲體色有兩型,褐色及綠色,體側具灰白色斜斑及擬眼紋, |
寄主姑婆芋,飼養可以芋頭葉片為食,為常見的種類。 |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
拍攝時間:106年6月27日 |
拍攝地點:桃園市 中壢區 元智大學 |
斜綠天蛾

斜綠天蛾

斜綠天蛾

斜綠天蛾

斜綠天蛾

斜綠天蛾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暗藍扁騷花金龜 |
體長24-25mm,體扁,藍黑色,頭部前伸,端部分叉但不能自由開合, |
前胸背板寬廣,後緣中央外突,小盾板隱藏在突角後方,前腳節發達, |
腿節末端及脛節側緣具刺突,腹面藍黑色。 |
本屬一種,又稱暗藍騷金龜, |
為入侵的外來種,2003年於嘉義首次發現, |
2005年正式紀錄為台灣產金龜,主要分布於中、 |
活動力強,喜愛陽光,局部地區普遍。 |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
拍攝時間:106年6月25日 |
拍攝地點:桃園市 中壢區 元智大學
以前難得看到,現在是優勢物種.

暗藍騷金龜

暗藍騷金龜

暗藍騷金龜

暗藍騷金龜

暗藍騷金龜

|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斑長喙天蛾 |
Macroglossum pyrrhosticta |
又稱黑長喙天蛾。 |
中小型,翅面灰褐色至褐色,胸背板有一條黑褐色的縱帶,前翅內、中線弧狀,外線為雙線的弧狀紋, |
近頂角內側左右各有一條黑色的矩型縱斑,腹背近端部有2條黑褐色的橫帶,後翅,近外緣黑色。 |
本種呈弧型彎曲,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數量不多。 |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
拍攝時間:106年3月3日 |
拍攝地點:桃園市 中壢區 元智大學

可能是太冷的關係,停在手上不愛

黃斑長喙天蛾

黃斑長喙天蛾

黃斑長喙天蛾

黃斑長喙天蛾

黃斑長喙天蛾

黃斑長喙天蛾

|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條馬陸 |
本目有6科21屬34種(待分類),統稱條馬陸,無正式中文名稱. |
體色黑色具光澤,各體節側緣黃褐色,棲息水溝邊潮濕地面,動作緩慢。 |
有群聚性,很少單獨行動,秋季時常看上千隻一起在乾燥水溝爬行。 |
拍攝時間:105年11月13日 |
拍攝地點:苗栗縣 苗栗市 |

條馬陸

條馬陸

條馬陸

條馬陸

條馬陸

條馬陸

條馬陸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