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尾青竹絲 |
學名:Trimeresurus stejnegeri |
俗名:赤尾鮐、青竹絲、竹葉青、青竹鏢、焦尾仔。 |
台灣常見六種毒蛇之一,屬出血性毒。蝮蛇科Viperidae棲於樹上蛇,常見離地數尺樹間叢林之間。 |
是台灣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毒蛇。 |
台灣六大毒蛇:眼鏡蛇、雨傘節、龜殼花、赤尾青竹絲、百步蛇、鎖鏈蛇。 |
依「毒性」分類:眼鏡蛇、雨傘節是「神經毒」;龜殼花、赤尾青竹絲、百步蛇是「出血毒」; |
鎖鏈蛇是「神經與出血混合毒」。 |
除了「赤尾青竹絲」外,以上毒蛇均為保育類蛇類 |
中小型蛇類,最大體長約90公分,體型瘦長,頭部呈三角形,頸部細長, |
眼睛為紅色,眼睛和鼻孔間有可感熱的頰窩。身體背部為翠綠色或深綠色, |
腹側有一條白色細縱線,雄性在白線下還有一條紅縱線,但不是絕對, |
有時亦有無縱線的個體,或是只有白色縱線的雄性,腹部為淡黃綠色,尾部為磚紅色。 |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
赤尾青竹絲 (台灣大百科全書) |
拍攝時間:110年5月15日 |
拍攝地點:苗栗縣 西湖鄉
這隻赤尾青竹絲是雄性. 雄性在白線下還有一條紅縱線. |
|

眼睛為紅色,眼睛和鼻孔間有可感熱的頰窩。身體背部為翠綠色或深綠色. |

赤尾青竹絲最大體長約90公分,體型瘦長,頭部呈三角形,頸部細長. |

中小型蛇類,最大體長約90公分.

配合其青綠的體色形成極佳的偽裝,咬人的機率名列前矛. |

赤尾青竹絲 這種覓食策略稱為「坐等型」.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盲蛇 |
學名:Brahminy blind snake, Pot snake |
|
主要分佈於 , 歐洲 , 非洲 , 中美洲 , 南美洲 , 亞洲。 |
因身體光滑,容易翻滾,故尾巴帶鉤,可以鉤住枯木,利於身體大角度的運動和防止掉落, |
雖然有兩顆小眼睛,但長期在黑暗泥中活動,視力退化嚴重,又稱「鉤盲蛇」。
|
盲蛇喜歡在陰暗潮濕的地方,落葉堆或腐植土。
|
食物 : 常吃的 , 蚯蚓 , 各科螞蟻類 , 其他生物的幼蟲與卵。 |
生殖 : 一般來說蛇類的生殖都是胎生 。 |
拍攝時間:106年10月16日 |
拍攝地點:桃園市.元智大學 |
種樹無意間挖到一條盲蛇,如果它不動還以為是蚯蚓,就是太活潑才會被發現.

盲蛇,頭尾不注意看不好分辦.

盲蛇,頭比較圓.

這條大約15公分.目前發現最大的一隻.

盲蛇,尾巴比較扁.

非常活潑,不容易拍攝.

盲蛇雖然有兩顆小眼睛和蛇信,但相機不好拍不出來.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綠貓蛛 |
體長7-21mm |
一般大型,頭胸部綠色散布深綠色斑點,眼域小,區內黃褐色,腹部橢長圓型或寬大,背方有2條黃白色的縱帶, |
各腳細長密生黑色毛刺,節間具黃褐色分布,雄蛛體型較小,腹部細瘦,觸肢長,末端膨大。本屬一種但野外 |
觀察發現不止一種,有些個體胸背板有紅色的U字型斑紋,本種又稱台灣貓蛛,為常見的種類,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 |
中海拔山區,中南部數量較多,擅於捕食鱗翅目的小蟲。 |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
拍攝時間:103年8月22日 |
拍攝地點 苗栗縣 西湖 |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麗紋石龍子 Eumeces elegans Boulenger, 1887 |
體長約28cm,成體淺褐色或綠褐色,體背有不明顯的黑色縱斑,頭部至頸側緣有橙紅色分布或黑色的縱紋, |
幼體較鮮艷,尾部具藍色光澤,體背有5條金黃色的縱帶。本屬2種,本種又稱五線石龍子, |
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棲息草叢,常見在步道上晒太陽,一有動靜會迅速潛入草叢,被捕捉有自割的行為, |
冬天在土穴或石下冬眠。 |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
拍攝時間:103年8月9日 |
拍攝地點 苗栗縣 西湖 |
麗紋石龍子幼體較鮮艷,尾部具藍色光澤,體背有5條金黃色的縱帶。

麗紋石龍子幼體。

麗紋石龍子幼體。

麗紋石龍子幼體。

麗紋石龍子成體淺褐色或綠褐色,體背有不明顯的黑色縱斑,頭部至頸側緣有橙紅色分布或黑色的縱紋。

麗紋石龍子成體。

麗紋石龍子成體。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斯文豪氏攀木蜥蜴
學名:斯文豪氏攀木蜥蜴 |
英名:Japalura swinhonis |
通常稱為「攀木蜥蝪」 |
別名:台灣話叫牠「度定」,客家話叫牠「山狗炭」 |
小時候,都叫牠為「山狗炭」,也不知其真正的名稱. |
牠是台灣特有種,常見於中、低海拔山區。 |
背部兩側若各有一寬大鮮明的黃色縱帶,則是雄性的, 牠的 喉部較大且有明顯的白斑 |
攀木蜥蝪具有強烈的領域感,通常一棵樹只容得下一隻雄蜥,警告的代表性動作便是伏地挺身。 |
拍攝時間:102年5月5日 |
拍攝地點 中壢市元智大學 |
攀木蜥蝪 公獸

攀木蜥蝪 公獸

攀木蜥蝪 公獸

攀木蜥蝪 公獸

攀木蜥蝪 公獸

攀木蜥蝪 公獸

攀木蜥蝪 公獸

攀木蜥蝪 公獸

攀木蜥蝪 公獸

攀木蜥蝪 公獸

攀木蜥蝪 幼獸

攀木蜥蝪 幼獸

攀木蜥蝪 母獸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盲蛛
盲蛛目(Phalangida;Opiliones;Harvestmen) |
盲蜘蛛最常被誤認為蜘蛛。頭胸部與腹部相連,之間並無凹陷或形成腹柄。 |
本目成員雖然叫做「盲蜘蛛」,但是絕大多數的種類在頭胸部背甲中央有一錐狀突起, |
有一對眼睛分別位於突起的兩側。上顎末端呈鉗狀,觸肢細長。步足特長,因此又被稱為「長腳蜘蛛」。 |
拍攝時間:102年4月13日 |
拍攝地點:苗栗縣 三義 半山腰民宿 |
盲蜘蛛不是屬蜘蛛目,

盲蜘蛛

盲蜘蛛

盲蜘蛛

盲蜘蛛

盲蜘蛛

盲蜘蛛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玩耍的小貓
愛玩耍的小貓 |
拍攝時間:102年1月19日 |
拍攝地點 :苗栗縣,公館 客家大院 |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面蜘蛛
人面蜘蛛,因頭部及前胸類似人臉的圖案而得名。為棲息於台灣的所有蛛類中,體型最大的一種,一般常見於中海拔山區。 |
拍攝時間:102年6月14日 |
拍攝地點 苗栗縣 西湖 |
這是一隻大約3公分左右的小人面蜘蛛感覺比成年蜘蛛可愛鮮豔.

人面蜘蛛 幼蛛

人面蜘蛛 幼蛛

人面蜘蛛 幼蛛

人面蜘蛛 幼蛛

人面蜘蛛 幼蛛

人面蜘蛛 幼蛛

人面蜘蛛 幼蛛

人面蜘蛛 成蛛

人面蜘蛛 成蛛

人面蜘蛛 成蛛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山羊
老山羊 |
拍攝時間:102年7月19日 |
拍攝地點 苗栗縣 西湖 |
這是在一條山間小路上發現的,好像野生的一樣非常怕人.

已經很年紀的公山羊.

已經很年紀的母山羊.

母山羊.

公山羊.

母山羊.

公山羊.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非洲大蝸牛
非洲大蝸牛 |
學名:Achatina fulica Bowdich |
俗名:露螺 |
成蝸壽命長約3~5年,殼高可達10公分以上。 |
殼多為棕色,有不規則的條紋橫切過整個螺旋體。 |
天然分佈區:東非(肯亞、坦尚尼亞等)人為引進分佈區 |
拍攝時間:102年8月6日 |
拍攝地點 桃園縣 中壢 |
這是一般常見非洲大蝸牛.

小時候最喜歡它,下雨過後就會比較多,是我們零用錢的來源.

無意間發現這隻比較偏白的個體.

比白玉蝸牛又差太很多.

跟其他的蝸牛在一起,又很突出.

非洲大蝸牛.

非洲大蝸牛.

非洲大蝸牛.

非洲大蝸牛.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赤腹松鼠 |
學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
為松鼠科麗松鼠屬的動物。 |
主要生活於熱帶、亞熱帶森林。 |
體長約18~24公分,尾長約18~20公分,體重在500公克以下, |
腹部及四隻內側呈現赤紅色,尾毛澎鬆明顯黑綜色夾白毛,背部暗褐色 |
赤腹松鼠廣泛分布於台灣各地,至 3000 公尺的高山都還能發現。 |
雖然常遭捕殺,但數量仍多,當食物不足時會啃食樹皮,造成森林損失,尤以人工柳杉林最為嚴重。 |
白天活動,尤以清晨和黃昏時最常見,雜食性,吃東西時以前肢握住食物,送至嘴巴,模樣十分可愛。 |
喜築巢於闊葉樹上,每年 3 至 7 月是牠們的繁殖期。 |
拍攝時間:102年1月26日 |
拍攝地點 :桃園縣.中壢.元智大學. |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