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熊蟬 |
學名:Cryptotympana holsti Distant |
別稱:蚱蟬 |
大型蟬,體長42~49mm(不含翅)。體色黑色,身體堅硬平滑,具金屬光澤。頭部短而寬,前額稍突。複眼黑色,單眼淡紅色。 |
前胸背板外緣具一對紅褐色斑紋,中胸背板外緣具二對紅褐色斑紋;腹板外緣具紅褐色斑紋。雄蟲腹瓣黑色,內緣重疊, |
外緣常呈紅褐色,尾節兩側具紅斑;雌蟲尾節膨大,兩側巨大塊紅斑。翅透明,前後翅 翅基皆具黑色斑紋, |
前翅黑色斑紋達結節線,後翅黑色斑紋過半。此黑色斑紋的大小是分辨台灣4種熊蟬最簡單的方法, |
其中台灣熊蟬翅基黑色斑紋最大,幾乎達翅膀一半。 |
分布:中國、中南半島和 台灣。成蟲出現時間通常在6~7月,10月份秋季仍有機會遇到;通常出現在山區,郊區亦常見, |
多棲息於高大喬木之上,偏愛 食茱萸(紅刺蔥)。本種聲音嘹亮,音量超過 高砂熊蟬與 紅脈熊蟬,敏感性亦較高, |
是本島產三種熊蟬中最難接近的一種。 |
夏季低海拔山區常可聽到聲音嘹亮「嗡(泱)、嗡(泱)、嗡(泱)、...」帶著回音的巨大鳴聲,那就是 台灣熊蟬, |
牠的聲音超過 高砂熊蟬「嚇、嚇、嚇、...」段落分明的鳴聲,遠超過 紅脈熊蟬「gi~~gi~~」較平淡的音量, |
是本島三種熊蟬鳴聲最大的。台灣熊蟬體表上的金色鱗毛不明顯,金屬光澤較強烈,體色看起來油亮,體型也較大 |
,在三種熊蟬中最具看頭。 |
參考資料:昆蟲論壇 Hsu |
拍攝時間:105年7月1日 |
拍攝地點:桃園市.元智大學 |
小時候五零年代大部份只會看高砂熊蟬,七零年代開始零星發現紅脈熊蟬叫聲. |
現在紅脈熊蟬明顯增多,跟高砂熊蟬數量已經差不多. |
100年開始有聽到台灣熊蟬的叫聲,但是還没發現蟲體.數量還不多. |
104年才開始有發現台灣熊蟬死掉的蟲體.但一直没有看到活體. |
105年才開始有發現台灣熊蟬活體. |
台灣熊蟬
台灣熊蟬
台灣熊蟬
台灣熊蟬標本 左公蟲 右母蟲
最常見的三種熊蟬.
最常見的三種熊蟬.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