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頭蒼鷹 |
學名: Accipiter trivirgatus |
又名鳳頭鷹、粉鳥鷹,為鷹科鷹屬的鳥類,分布東北亞的華南地區、 |
台灣,南亞的印度和斯里蘭卡及東南亞的菲律賓和印尼。 |
鳳頭蒼鷹,一般棲息於森林以及築巢於樹冠。 |
鳳頭蒼鷹在停棲時,翅膀末端可以到達尾巴的基部。 |
鳳頭蒼鷹有短冠羽可以豎起來威嚇敵人,也是「鳳頭」名字的由來。 |
鳳頭蒼鷹是標準的森林性猛禽,牠的身體腹部上端有縱班下端有橫紋, |
讓牠在森林中像樹枝穿插般產生隱蔽效果。 |
背部則像森林枯草的褐色性質,從高空看下來不易被發現。 |
另外有一個很好認的特徵是腰長明顯,尾下覆羽為雪白色,形成「白腰」。 |
飛行翼部稍短,後緣「弧形幅度」明顯。 |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台灣猛禽研究會. |
拍攝地點:元智大學. |
拍攝時間:111年6月6日-6月20日. |

拍攝地點:元智大學. |
拍攝時間:111年6月6日-6月20日 |

拍攝地點:元智大學. |
拍攝時間:111年6月6日-6月20日 |

拍攝地點:元智大學. |
拍攝時間:111年6月6日-6月20日 |

拍攝地點:元智大學. |
拍攝時間:111年6月6日-6月20日 |

拍攝地點:元智大學. |
拍攝時間:111年6月6日-6月20日 |

拍攝地點:元智大學. |
拍攝時間:111年6月6日-6月20日 |

拍攝地點:元智大學. |
拍攝時間:111年6月6日-6月20日 |

拍攝地點:元智大學. |
拍攝時間:111年6月6日-6月20日 |

拍攝地點:元智大學. |
拍攝時間:111年6月6日-6月20日 |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綠島姬兜 飼養記錄 |
中文名稱:姬兜蟲、姬獨角仙、雙角仙 |
學名:Xylotrupes philippinensis peregrinus, Xylotrupes gideon philippinensis |
產地:蘭嶼、綠島 |
台灣產姬兜蟲有綠島姬兜、蘭嶼姬兜,原則上都是同種, |
但飼育玩家多數還是會把兩者區分開來。
姬兜最大的特色是在生氣的時候會高舉前腳,利用鞘翅摩擦發出
「嘰!嘰!」的聲音。
|
|
繁殖難度:★★☆☆☆ |
成蟲壽命:2~6個月 |
成蟲大小:♂30~63mm ♀25~45mm |
幼蟲期:6~10個月 |
我這批幼蟲來自昆論競標區,110年8月標得一,二齡幼蟲二組.
每組六隻共計12隻.
|
分二個300K容器飼養. |
幼蟲飼養方面皆與台灣獨角仙差不多. |
幼蟲食材:使用 莫雷 M屬兜土. |
濕度:偏濕. |
無溫控:15-30度。 |
12隻幼蟲成功羽化9隻.7公2母. |
這批公成蟲最大58mm,最小48mm. |
飼育難度不高,適合入門挑戰的蟲,但似乎不多人會玩牠,
可能是它外型不夠巨大的關係.
|




綠島姬兜111年5月21日化蛹. |
綠島姬兜111年6月17日羽化. |
蛹期約28天. |


12隻幼蟲,成功羽化9隻.

|
綠島姬兜 母蟲.

這批公成蟲最大58mm,最小48mm.

綠島姬兜 公蟲.

綠島姬兜 公蟲.

綠島姬兜 公蟲.

綠島姬兜 公蟲.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毛莧 |
學名:Acalyphareptans |
別名:紅毛莧、紅尾鐵莧、狗尾紅、紅絹莧、紅運鐵莧 |
原產地:中美洲及西印度群島 |
株高 15~25 公分,成株枝條呈半蔓性,能匍匐地面生長。 |
葉互生,長 2~5 公分,寬 1.5~4 公分,卵形,先端漸尖,兩面具毛,葉緣為細鋸齒緣; |
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淡綠色;上表面葉脈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主脈 5 條, |
從葉柄處呈放射狀延伸至葉緣處;葉柄長約 0.5~2 公分,被短絨毛。 |
葇荑花序,頂生,雌花短穗狀,鮮紅色,具絨毛般光澤,質軟,整朵花序由無數的鮮紅色小花所組成, |
毛絨絨的外觀,看起來就像「狗尾巴」一樣,外形特殊別緻,有如「狗尾草」一般; |
又因長得長長的很像貓咪的尾巴,因此又稱為貓尾。花期極長,春至秋季均能開花,夏季最盛。 |
資料來源:台灣景觀植物介紹. |
拍攝地點:元智大學人工湖. |
拍攝時間:111年4月24日. |

拍攝地點:元智大學人工湖. |
拍攝時間:111年4月24日. |

拍攝地點:元智大學人工湖. |
拍攝時間:111年4月24日. |

拍攝地點:元智大學人工湖. |
拍攝時間:111年4月24日. |

拍攝地點:元智大學人工湖. |
拍攝時間:111年4月24日. |

拍攝地點:元智大學人工湖. |
拍攝時間:111年4月24日. |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戴面具的甲蟲 |
不管鍬形蟲,金龜子或兜蟲在化蛹過程中,都會有一少部份化蛹失敗. |
化蛹失敗,大部份都會死亡.也有極少部份可以活下來, |
我飼養甲蟲多年,每年總會有很多化蛹失敗的,也總會有一兩隻戴面具. |
只有這隻渡過蟄伏期,成功活下來. |
黃紋鋸鍬形蟲. |
產地泰國 . |
這批幼蟲110年7月份自己繁殖. |
110年11月化蛹發現戴面具,挖出用人工蛹室. |
110年12月羽化. |
111年5月開始進食. |
戴面具的黃紋鋸鍬形蟲.

戴面具的黃紋鋸鍬形蟲.

羽化後面具還是没有脫下來,只好幫忙它了.

後半部也是羽化不完全.

可以看得出是一個男生.

前脚也羽化不完全.

成功渡蟄伏期,送十個美女,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黃金風鈴木 |
別稱:黃花風鈴木、巴西風鈴木、伊蓓樹 |
產地:墨西哥至委內瑞拉,台灣於 1969 年引進種植。 |
黃花風鈴木,落葉喬木,又名「伊蓓樹」,為巴西國花,是一種會隨著 4 季變化而更換風貌的樹, |
樹高 4~6 公尺最適合觀賞,樹皮有深刻裂紋(紅花風鈴木-樹皮光滑),掌狀複葉,小葉 5 枚, |
倒卵形,先端尖,全緣或疏齒緣,全葉被上褐色細茸毛。花冠漏斗形,也像風鈴狀,花緣皺曲, |
但為兩側對稱花,花色鮮黃。果為長條狀翅果,二裂,18~30 公分,種子具翅。黃金風鈴木, |
四季各有不同風味,春天約 3 月開花,花季時花多葉少,頗為美麗;夏天長葉結果莢, |
翅果紛飛;秋天枝葉繁盛,綠意盎然;冬天枯枝落葉,有滄桑之美。 |
參考資料: |
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六卷 1.黃金風鈴木 p571 |
中國植物誌 第 69 卷 060 頁 PDF 黃鐘木(無資料) |
https://baike.baidu.com/item/黃花風鈴木 黃花風鈴木 |
拍攝地點:后里中科大道. |
拍攝時間:111年3月16日 |

拍攝地點:后里中科大道. |
拍攝時間:111年3月16日 |

拍攝地點:后里中科大道. |
拍攝時間:111年3月16日 |

拍攝地點:后里中科大道. |
拍攝時間:111年3月16日 |

拍攝地點:后里中科大道. |
拍攝時間:111年3月16日 |

拍攝地點:后里中科大道. |
拍攝時間:111年3月16日 |

拍攝地點:后里中科大道. |
拍攝時間:111年3月16日 |

拍攝地點:后里中科大道. |
拍攝時間:111年3月16日 |

拍攝地點:后里中科大道. |
拍攝時間:111年3月16日 |

拍攝地點:后里中科大道. |
拍攝時間:111年3月16日 |

拍攝地點:后里中科大道. |
拍攝時間:111年3月16日 |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蓖麻蠶 飼養記錄 (成蟲篇) |
學名: 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 . |
別稱:印度眉紋天蠶蛾. |
18世紀開始從印度傳出,台灣、中國、美國、斯里蘭卡、義大利、菲律賓、埃及、 |
日本等國先後引種飼養。蓖麻蠶一個世代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發育階段。 |
各人飼養經驗夏秋季溫度26度至30度,卵期經過約7~9天,幼蟲約19-21天,蛹期約為16-20天 |
一般夏秋季一個世代經過45-50天,冬春季經過55-60天, |
|
拍攝時間:110年9月27日幼蟲結繭至化蛹約3~4天. |

蛹期約為16-20天.

拍攝時間:110年10月8日剛羽化的蓖麻蠶.







拍攝時間:110年9月19日蟲卵大約7-9天開始孵化. |
又是一個世代開始. |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文名稱: 雙線斜紋天蛾 |
又稱: 芋雙線天蛾 |
英文學名: Theretra oldenlandiae(Fabricius) 1775 |
目名: 鱗翅目(Lepidoptera) |
科名: 天蛾科 |
展翅70-75mm,體型梭型,翅面黃褐色至灰褐色,前翅有2條一寬一細的黑褐色斜紋, |
端部達頂角,中室端各有一枚黑色斑點,體背中央有一條鑲白邊的縱紋。 |
幼蟲體黑色,胸部亞外線具黃色小圓斑數枚,腹部各體節亞背部具顯明的眼紋一對, |
尾角絲狀細短。 |
幼蟲食草:天南星科:合果芋、芋、水芋、姑婆芋、彩葉芋、火鶴、黃金葛、 |
大萍、粗勒草、黛粉葉、蔓綠絨、土半夏 |
成蟲白天或夜晚出現,以6-10月較多見。 |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這次採集到一隻三齡雙線斜紋天蛾幼蟲,凖備了一個生態箱飼養. |
幼蟲食草為不知名的野生芋. |
三齡未幼蟲食量很大.食草要凖備夠多. |
|







芋雙線天蛾前翅具兩條一寬一細的黑色斜紋是主要特徵. |


芋雙線天蛾,熱身完一下子就飛走.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諾蓋拉象兜 MN 飼養記錄 |
產地:墨西哥 |
諾蓋拉象兜 於2005年才發表的新種象兜蟲簡稱MN |
諾蓋拉象兜與毛大象最大差異有 胸版正中央明顯隆起, |
隆起部無絨毛覆蓋,隆起處接至胸版底緣有一寬帶 |
無絨毛覆蓋.胸版與鞘翅上的絨毛非常短,呈金黃色, |
毛孔清晰可見.頭角上方佈滿絨毛的小角較細較短, |
頭角末端分岔大. |
109年1月14日從昆論蟲友訂購三隻一齡幼蟲. |
一隻三齡中陣亡,一隻羽化失敗,只有這隻羽化成功. |
溫度設定:26~28度。 |
幼蟲食材跟一般兜蟲飼養一樣. |
幼蟲期約20-24個月. |
蛹期約40-43天. |
蟄伏約40天. |
最後一次換土未重只有88.9g


諾蓋拉象兜胸版與鞘翅上的絨毛非常短, |
呈金黃色,毛孔清晰可見. |


諾蓋拉象兜目前在市面還是最少見.


諾蓋拉象兜.


諾蓋拉象兜與毛大象最大差異還有前胸背兩側角突略向外突出.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蓖麻蠶 飼養記錄 (幼蟲篇) |
學名: 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 . |
別稱:印度眉紋天蠶蛾. |
18世紀開始從印度傳出,台灣、中國、美國、斯里蘭卡、義大利、菲律賓、埃及、 |
日本等國先後引種飼養。蓖麻蠶一個世代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發育階段。 |
卵期經過約10天,幼蟲4眠5齡期為20天,蛹期約為20天 |
一般夏秋季一個世代經過45-50天,冬春季經過55-60天, |
參考資料:行政院學業委員會 蠶桑館 |
拍攝時間:110年8月從昆論跟蟲友定購一批蓖麻蠶的蟲繭. |

拍攝時間:110年8月19日開始陸續羽化,隔天就會開始交配. |


拍攝時間:110年8月30日蟲卵大約6~7天開始孵化. |

拍攝時間:110年9月2日開始進食的幼蟲. |
這次飼養幼蟲食用樟樹葉. |
一齡幼蟲會群集在一起,二齡後才會開始分開. |



拍攝時間:110年9月11日進食11日這次很明顯發現大量幼食 |
同時脫皮休眠. |

拍攝時間:110年9月12日休眠結束,開始大量進食. |

拍攝時間:110年9月18日天幼蟲約體長約50mm. |



拍攝時間:110年9月21日幼蟲第21天停止進食. |

拍攝時間:110年9月22日排便完整隻半黃.凖備結繭. |





三齡後食量很大,最後只保留70隻幼蟲,不然可能會斷糧. |
這次的成果. |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火龍果&小蜜蜂 |
拍攝時間:110年 9月19日 |
拍攝地點: 苗栗縣 西湖鄉 水手一畝田休閒農場 |
今天路過水手一畝田休閒農場,時間早上約7點半, |
看到大量蜜蜂忙碌在採蜜,好奇看了一下. |
火龍果大多是晚上8.9點開花,没注意花謝的時間. |
今天在看蜜蜂採蜜,發現大約早上8,9點火龍果花就會慢慢閉合. |
9點後蜜蜂全部已經回家一隻不剩. |

火龍果 花苞






大約早上8,9點火龍果花就會慢慢閉合.

火龍果花.

火龍果 果實.

拍攝地點: 苗栗縣 西湖鄉 水手一畝田休閒農場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