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冠 麻鷺 110 |
黑冠 麻鷺 母成鳥
拍攝時間:110年8月8日
|
拍攝地點: 桃園市 中壢區 元智大學 |




還看..小心長針眼.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蚰蜒 Thereuopoda clunifera Wood, 1862 |
體長15-18mm,體型狹長,頭寬窄於腹部及尾寬,複眼黑色長於兩蹴, |
觸角細長,體背黑褐色至黑色具不明顯的糊狀斑,各節端部有2枚橙黃色斑併連, |
各體節有2對足,各足細長,基節淡色透明,腿、脛節前後端具灰黑色分布, |
上有2-3枚棘刺,近尾端的足最長。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常見於林中活動, |
夜晚出現,棲息樹幹或葉間捕食蜘蛛等小昆蟲,與近似種相較, |
本種體背不具黑色縱紋,各腳腿、脛節前後端具灰黑色分布。 |
某些地區也稱草鞋蟲、草鞋底子、錢串子,有的地方叫蚵蛸ㄎㄜˋ ㄒㄧㄠ或牆串子, |
東引及陽明山地區的兵營內稱其為" 乖乖 ". |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
大蚰蜒

大蚰蜒,各體節端部有2枚橙黃色斑,各腳基節透明,腿、脛節前後端具灰黑色分部。 |

大蚰蜒

大蚰蜒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黃枯葉蛾 |
Trabala Vishnou guttata (Matsumura,1909)[特有] |
展翅約42-82mm,雄蛾較小,翅膀狹長寬大,後翅短, |
停棲時後翅常外露於左右兩邊,翅面有2列橫帶,亞外緣的斑點不相連, |
外緣波狀。。雌蛾有兩型,黃色與綠色,前翅翅基有一塊褐色的大斑, |
雄蛾則無,除了翅斑也可以看觸角,雄蛾觸角羽狀發達,雌蛾觸角構造簡單 |
幼蟲有兩型,灰白色和黃褐色,但與雌、雄無關,各齡期斑型不同, |
幼蟲食性頗雜,為廣食性。幼蟲寄主有60多種植物,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 |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

青黃枯葉蛾,各齡期斑紋不同 |
青黃枯葉蛾,終齡幼蟲,黃色具縱向的黑色斑點,側緣具長毛, |
但引起皮膚過敏的是短毛,長毛對人體反而無礙 |

青黃枯葉蛾,幼蟲各齡期斑紋變化很大,各體節具藍黑色斑點排列, |

青黃枯葉蛾的繭,具雙峰,兩端的枝條上有毛可防止爬行的天敵侵入, |
這些毛會引起皮膚過敏。 |

110年7月5日結繭,7月20早上羽化,蛹期約15天. |


青黃枯葉蛾,黃色個體,雌蛾,前翅後緣有褐色長斑,觸角不呈羽狀。 |

青黃枯葉蛾,青黃色個體.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卡他藤 淡小紋青斑蝶幼蟲食草 |
南山藤屬落葉木質藤本,分佈南亞至東南亞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台灣亦有分佈。 |
蔓長可達10m以上,嫩枝、葉、花有毛。木質莖灰褐色,有瘤狀突起。 |
以嫩莖纏繞支持物生長。對生闊卵形或近圓形葉片,長7~15cm,寬5~12cm。 |
聚繖花序自葉腋開出,花黃綠色或綠色,花冠5裂,副花冠白綠色,花徑約1cm, |
花朵在夜間散出特殊氣味。蓇葖果披針狀圓柱形,長10~12cm、直徑約3cm, |
外皮有白粉。開花期4~9月,結果期7~12月。 |
綠色花朵色彩特殊,是較奇特的觀賞植物,適合花廊、花架、欄杆、鐵窗等設施綠美化、遮蔭使用。 |
這棵馬卡他藤是我108年從種子下去種植,目前已經長滿整個棚架,去年五月開始就被淡小紋青斑蝶幼蟲, |
吃到光禿禿的,不過没關係到了七月就會全部長回來. |

馬卡他藤葉子,對生闊卵形或近圓形葉片,長7~15cm,寬5~12cm。 |

馬卡他藤花序自葉腋開出,花黃綠色或綠色,花冠5裂,副花冠白綠色,花徑約1cm, |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腰虎頭 Vespa affinis (Linnaeus, 1764) |
胡蜂科)體長25-30mm,體長型,胸背板黑色,側肩褐色,腹部前半鮮黃色,後半黑色 |
,翅狹長,褐色或透明。本屬10種,本種又稱大褐胡蜂,Vespa formosana同種異名, |
為群居性的虎頭蜂,分布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之樹叢或住家屋簷下築巢, |
捕食性,常見於樹木上飛行尋找獵物,以蜘蛛、鱗翅目幼蟲、小型昆蟲為食, |
蜂巢圓型,以樹葉、泥土和工蜂的分泌物組合,封閉式,外有一出入口,秋天巢型最大, |
到了冬天所有蜂家族自然死亡僅剩女蜂王。 |
參考資料:嘎嘎昆蟲網. |
|
拍攝地點: 中壢區 元智大學 |
110年5月6 無意間發現一個黃腰虎頭蜂的蜂巢, |
目前約一個棒球大,只有一隻蜂后一邊築巢,一邊還要照顧幼蟲. |
拍攝時間:110年5月6日 |

蜂巢尚未完成,開口還很大. |
從開口可以看到裡面,只有幼蟲. |
拍攝時間:110年5月6日 |

蜂巢第一階段好像已經完成. |
離上次拍攝只有4天而已. |
拍攝時間:110年5月10日 |
|

|
出入口好像有變長了一點. |
拍攝時間:110年5月26日 |
|

出入口明顯變短,有問題,不像是被破壞. |
拍攝時間:110年6月1日 |

工蜂已經出來了,拆巢擴建,難怪下半部會不見. |
拍攝時間:110年6月2日 |

離校舍太近危險,只能提前將它拆除. |
已經有大量的幼蟲. |
拍攝時間:110年6月2日 |


(左)蜂后,(中間)秋天的工蜂,(右)目前的工蜂. |
到了秋天工蜂明顯比現在的工蜂大很多, |
所以到了秋天看到黃腰虎頭蜂要離遠一點,非常危險. |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菠蘿密與我 |
科名:桑科(Moraceae)波羅蜜屬(Artocarpus) |
別名:波羅蜜(本草綱目),木波羅(通稱),樹波羅(廣州),牛肚子果(雲南), |
天波羅、婆那娑、優珠曇、阿蔀嚲,將軍木、囊加結、優珠縣、婆羅蜜 |
、天羅、密冬瓜、包密. |
原產地:印度、爪哇、馬來西亞、中國南部及巴西。 |
運氣好的話,種子至開花結果約8年. |
親友送我一個菠蘿密,果肉可以直接食用,種子也可以煮湯. |
最後保留5個種子下來培育.
|
102年培育了5棵菠蘿密幼苗.約30公分高. |
拍攝時間:103年3月12日 |

103年4月春天,移植到鄉下老家種植. |
種植五棵,只有一棵存活下來.(没有去澆水死了4棵) |
拍攝時間:103年6月18日 |

種植五個月時間,已經長一米高. |
拍攝時間:103年8月2日 |

105年9月27日梅姬颱風造成,我們這裡不少損壞。 |
這棵菠蘿密樹還好没有折斷. |
拍攝時間:105年10月1日 |

樹幹太細,進行矮化.希望樹幹變粗一點. |
拍攝時間:106年6月24日 |

菠蘿密在我們這裡好像長得很好.才三個月又回來去年的高度. |
拍攝時間:106年9月2日 |

現在高度約4米,在考慮是否要在矮化一次. |
但是發現在開花了,只發現公花没有母花. |
拍攝時間:106年8月12日 |

我這棵菠蘿密3月份開始開公花,母花要慢一個才會有. |
拍攝時間:108年10月19日 |

可惜我這棵菠蘿密第一次開花,没能成功結果. |
母花長在樹幹上,公花長在樹枝上,明顯不同. |
拍攝時間:108年11月30日 |

今年成功結果三個,這是最大的一個約20斤. |
拍攝時間:109年6月6日 |

我這棵菠蘿密,從種子至開花結果約8年的時間. |
拍攝時間:110年5月1日 |

今年有點乾旱,結出來的果實不是長得很正又會大量落果. |
目前約有9個可能會成功. |
拍攝時間:110年5月1日 |

雨水不足,本來有9個現在只剩下4個. |
拍攝時間:110年6月12日 |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光臘樹與我 |
104年採集到一批光臘樹種子,開始了我復育獨角仙的十年計劃. |
光蠟樹 別稱: 白蠟樹、白雞油、脫皮樹、山苦楝、台灣白蠟樹等 |
為台灣特有種,分布於低海拔季風林。北部分布於海拔1800公尺以下 |
至500公尺及南部1800公尺以下至700公尺範圍暖溫帶闊葉林帶。 |
104年開始種植第一批幼苗,約50棵. |
105年移植到老家私有道路旁. |
主要目的是本種樹性強健,成長迅速.不需特別照顧. |
又能吸引獨角仙及台灣扁鍬.等到成林野草比較不會長太快. |
|
104年從種子開始培育約半年時間,己經長到30公分高. |

105年4月開始移植到老家私有道路旁. |
拍攝時間:105年6月22日 |
有9成存活下來.目測約90公分高. |

拍攝時間:105年12月24日 |
這條私有道路約一百公尺,我種植六種樹苗,光蠟樹約50棵. |
樹苗剛種植約一年後,才會明顯看到樹苗快速的成長. |

拍攝時間:106年1月17日 |
每年以50公分以上的速度成長. |




拍攝時間:107年2月16日 |
目前樹苗約2.5米高.直徑4公分. |



拍攝時間:108年8月18日 |
今年發現有一些光臘樹開花結果了. |

拍攝時間:109年9月5日 |
今年野放二對獨角仙,看明年結果會如何. |
|
|

拍攝時間:110年5月1日 |
種植到現在五年的時間. |
光臘樹目前約5米高.直徑10公分. |

拍攝時間:110年5月1日 |
己經發現有獨角仙體型只有50mm左右,數量也不是很多. |

拍攝時間:110年5月1日 |
原本用十年時間來復育獨角仙,結果六年就達成了. |

也吸引很多的密蜂.

拍攝時間:110年6月14日 |
大虎頭蜂,台灣扁鍬形蟲 |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樹雀 |
分類:鴉科\樹鵲屬 |
樹鵲屬鴉科,與同科的喜鵲、台灣藍鵲一樣,有著約與身體一般長的的長尾巴, |
全身主要由灰、褐、黑三種顏色組成,為雜食性鳥類,以昆蟲、蜥蜴、樹果等為食, |
生性聒噪但警覺性高,常棲息及築巢於樹上,在平地至低海拔地區的樹林常見。 |
拍攝時間:110年2月8日 |
拍攝地點: 苗栗縣 大湖 雪霸國家公園 |
|
樹雀在平地至低海拔地區的樹林很常見,但是要看到一大群,我還第一次遇到. |
這一群大約有20隻以上.一起找食物. |

它們好像找植物的種子.

在國家公園裡,好像都不怕.

樹雀

樹雀

樹雀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鳥赫蕉 |
別 名:垂花赫蕉、倒垂赫蕉、五彩赫蕉、火紅赫蕉、金鳥蠍尾蕉、垂蕉、垂花蝎尾蕉、金嘴蝎尾蕉 |
原產地:熱帶美洲 |
下具有粗壯肉質根,無明顯地上莖,株高 1~1.5 公尺。 |
葉片從極短的地上莖盤疊合狀對生,兩側排列,有長柄,質地堅硬,中央有縱槽溝, |
葉片長橢圓形,長 35~50 公分,寬 10~15 公分,革質,側生整齊平行葉脈;葉面翠綠, |
葉脈中肋清晰,中肋於背面隆起,側脈平行,兩面密被毛茸,具長柄,葉鞘包莖。 |
金鳥赫蕉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植株叢生,草質莖,地下莖橫生。葉大型,單葉對生, |
長橢圓形,先端漸尖,向內捲曲,葉基鈍,全緣葉,革質,葉面翠綠,葉脈中肋清晰, |
中肋於背面隆起,側脈平行,兩面密被毛茸,具長柄,葉鞘包莖。 |
蠍尾狀聚繖花序,花莖自莖中抽出,下垂性,花苞由基部往先端平開,互生排列,中間紅色, |
末端金黃色,上緣綠色,花左右對稱,多朵於舟狀苞片內排成,花萼片 3 枚,花瓣 3 枚,抱成管狀, |
可育雄蕊 5 枚,不育雄蕊 5 枚,花柱細小,柱頭有時淺 3 裂。果實為蒴果,綠色, |
如囊狀物,種子細小。 |
用分株法,全年均可分株育苗,但以春至夏季為佳。栽培土質以肥沃富含有機質之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 |
土壤若能經常保持濕潤,生育更旺盛,但排水要良好。生育適溫約 22~30°C。 |
拍攝時間:110年5月25日 |
拍攝地點:元智大學,有庠紀念花園 |

金鳥赫蕉

金鳥赫蕉

金鳥赫蕉

金鳥赫蕉

金鳥赫蕉

金鳥赫蕉

金鳥赫蕉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赤尾青竹絲 |
學名:Trimeresurus stejnegeri |
俗名:赤尾鮐、青竹絲、竹葉青、青竹鏢、焦尾仔。 |
台灣常見六種毒蛇之一,屬出血性毒。蝮蛇科Viperidae棲於樹上蛇,常見離地數尺樹間叢林之間。 |
是台灣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毒蛇。 |
台灣六大毒蛇:眼鏡蛇、雨傘節、龜殼花、赤尾青竹絲、百步蛇、鎖鏈蛇。 |
依「毒性」分類:眼鏡蛇、雨傘節是「神經毒」;龜殼花、赤尾青竹絲、百步蛇是「出血毒」; |
鎖鏈蛇是「神經與出血混合毒」。 |
除了「赤尾青竹絲」外,以上毒蛇均為保育類蛇類 |
中小型蛇類,最大體長約90公分,體型瘦長,頭部呈三角形,頸部細長, |
眼睛為紅色,眼睛和鼻孔間有可感熱的頰窩。身體背部為翠綠色或深綠色, |
腹側有一條白色細縱線,雄性在白線下還有一條紅縱線,但不是絕對, |
有時亦有無縱線的個體,或是只有白色縱線的雄性,腹部為淡黃綠色,尾部為磚紅色。 |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
赤尾青竹絲 (台灣大百科全書) |
拍攝時間:110年5月15日 |
拍攝地點:苗栗縣 西湖鄉
這隻赤尾青竹絲是雄性. 雄性在白線下還有一條紅縱線. |
|

眼睛為紅色,眼睛和鼻孔間有可感熱的頰窩。身體背部為翠綠色或深綠色. |

赤尾青竹絲最大體長約90公分,體型瘦長,頭部呈三角形,頸部細長. |

中小型蛇類,最大體長約90公分.

配合其青綠的體色形成極佳的偽裝,咬人的機率名列前矛. |

赤尾青竹絲 這種覓食策略稱為「坐等型」.

gacs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